10月17日,是天津新港重新开港65周年纪念日。新中国建立初期,天津新港(当时称塘沽新港)是华北主要的港口,它关系着华北亿万人民的生活,特别是天津市工商业的繁荣,在国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全国百废待兴的情况,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修建塘沽新港,这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继荆江分洪、成渝铁路之后又一项伟大的建设工程,是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力量改建的第一个大型港口。周恩来总理为修建塘沽新港两次来津根据天津海关的统计,1950年天津港进出口货物的总吨数相当于1949年的245%,1951年进出口也相当于1949年243%。
但由于当时天津港口的自然条件限制,致使满载3000吨以上货物的船只不能直达天津装卸,这不仅增大了货运费用,更重要的是不能应付与日增长的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因此,加速塘沽新港建设,已成刻不容缓的任务。政务院周恩来总理对塘沽新港的建设十分关心,早在1949年秋,周总理就率领一批工作人员亲临塘沽新港视察。周总理视察前没有提前通知,当新港工程局军代表周纶得知周总理一行已到新港码头,从工地跑着赶到时,周总理正登上第二码头尚未修复的装煤机远眺伸向深海的新港南、北防波堤和港区全貌。在听取完码头建设情况汇报后,周总理对周纶说:“我国北方需要港口,塘沽新港需要建设,并期望建港工人一定要把塘沽新港建设好。”
1951年2月,天津市市长黄敬邀请新港工程局、河北工学院、北洋大学、天津铁路管理局工务处、天津水工试验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就修建塘沽新港召开座谈会,讨论使用塘沽新港计划。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临天津参加会议,听取与会人员的建议,周总理参加这次座谈会为塘沽新港第一期的建设提供了组织、物质等方面的依据和保证。中央政务院发布修建塘沽新港命令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经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决定修建塘沽新港,但由于当时国家财力比较困难,中央政务院决定修建塘沽新港,并列为各项重点工程之先,全国港口建设之首,充分证明了塘沽新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1951年8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99次政务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塘沽建港委员会的决定》。决定指出:“天津港口由于自然条件(航道狭窄、水浅等)的限制和年久失修,以致使满载三千吨以上货物的船只,均须经过驳运倒载,而不能直达天津装卸。这不仅增大了货运费用,而最主要地是不能应付日益增加的出入口贸易。因此,完成塘沽新港建设工程,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塘沽建港委员会第一次合影最终,政务院决定:
一是成立塘沽建港委员会,直属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其职责为确定修建方针,指导重大技术,调集干部和船只,解决材料、工具等困难,并争取于一九五二年冬季使万吨轮船能够驶入新港停泊装卸。
二是塘沽建港委员会决定由章伯钧、黄敬、靖任秋、高原、张国坚、赵朴、周克刚、谭真、刘俊峰、李安、周纶、张华戡、严恺、郑兆珍等十四人为委员组织,并以章伯钧为主任委员,黄敬、靖任秋、高原为副主任委员。
三是加强新港工程局的领导,调李安为新港工程局局长,周纶为副局长,新港工程局直接受塘沽建港委员会领导。
四是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所属之海河工程处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代管,其建制仍属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除完成海河疏浚、破冰和放淤等任务外,兼顾塘沽建港工程,发挥船只的最大效率,完成筑港任务。”
正在建设中的塘沽新港塘沽建港委员会于1951年9月5日在天津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天津市一区(今和平区)赤峰道5号天津区港务局。9月5至7日塘沽建港委员会在新港工程局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新港工程局副局长周纶报告了塘沽新港兴建的历史沿革及解放以来的工作,当前需要的干部与组织机构、工具、材料与经费的初步计划。新港工程局局长李安提出保证完成计划的初步意见。会议经过缜密讨论研究,通过了塘沽新港建港计划。
此外,会议还对塘沽新港的发展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这次会议对于建设塘沽新港非常重要,会议通过的建港计划为确保完成一期建港任务奠定了基础。广大筑港工人筚路蓝缕提前完成建港任务政务院发布修建塘沽新港的命令一公布,新港工程局全体职工欢喜鼓舞,一片沸腾。为了争取早日开工,新港工程局从器材供应、技术设备各方面进行准备。参加外地、外单位施工的施工队伍及时调回,很多职工献出了自己保存的工具。经过努力,塘沽三、五、八号挖泥船首先开工挖泥,第三工区提前完成变电所基座工程,保证供电。
自工程筹备至全面开工,新港工程局积极贯彻了调动和依靠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的方针。在竞赛活动中,局领导定期向全体职工讲形势,面对面的进行思想动员工作,讲完成塘沽新港建设任务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启发筑港工人的觉悟,报告建港工程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努力方向,表扬在爱国建港劳动节约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广大职工方积极投身竞赛之中,动脑经,找窍门,挖潜力,提合理化建议,创新纪录,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掀起竞赛的高潮。
工人们在塘沽新港作业现场“塘沽四号”吸扬式挖泥船创造出移锚先进操作法,将原来移锚一次停车50分钟缩短为4分钟。在此基础上,“塘沽五号”挖泥船又创造了移动不停车的先进操作法。“塘沽五号”挖泥船原是一艘效能最好的挖泥船,日本人投降时将该船的内部机器设备破坏,国民党政府接受后整修几年也没修好,抛弃在港内浅滩上。
解放后经过抢修使其复活,在一期大建港中投入使用,船上的工人都是新手,但是他们团结一致,努力钻研操作技术,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创造出移动不停车的先进操作法,仅此一项,就使每艘吸扬式挖泥船每年增加挖泥作业200小时,多挖泥12.7万立方米。崔树清砌坡小组在防波堤工地创造“循环砌坡法”,提高工效1.32倍。仓库土建工地学习推广傅鸿宾“铺灰器”、“循环砌砖法”等先进经验,提高工效1.82倍。砌砖推广苏长有的“双手挤浆法”、木工推广“流水作业法”,防波堤施工创造推行的石料“循环远运装船法”等,均使工效大大提高。1951年和1952年,经过广大筑港工人的努力,1951年开工后实施计划不到四个月,至年底即超额完成年度施工计划。进入1952年,全局普遍开展了建立责任制,结合推行初步定额管理,进一步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和创造新纪录,在四月份各挖泥船开展的“创新纪录、安全运转月活动”中仅半个月,全局就创造新纪录34项。“建设号”挖泥船是1936年在德国建造的,是自航吸耙式挖泥船,其吨位、马力、泥舱容量、航行能力、竣挖深度等指标当时在远东均属第一。
过去只能逆水挖泥,原因是抗战前外国人驾船顺水挖泥出了事故。
所以逆水挖泥成立不成文的规定。为了提高其利用率,经过船员们反复讨论,研究分析外国人处事故的原因,针对塘沽新港海水流速小的特点,认为可以通过实践进行顺水挖泥实验,结果取得了成功,使“建设号”每日挖泥作业达到20.9小时,成倍地提高了挖泥船的使用效率。1952年上半年施工计划超额完成,到六月底,塘沽新港入海航道即全部挖通。在塘沽新港一期工程建设中,新港工程局特别注意发挥技术人员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优势。作为塘沽新港一期工程的关键项目——改建第一码头工程,主要是将原停靠3000吨钢板桩码头,改建成能停靠万吨级船舶的深水码头。施工中遇到的最困难的技术问题是水下穿拉杆,就是在位于水下增加一根锚锭拉杆,拉杆需固定于后方仓库下的锚锭桩辟,施工时,不建围埝,不动仓库,需水下施工,穿钢筋的精度要求高。
总工程师谭真和技术人员蹲到码头施工现场,动员职工群众,与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开动脑筋,研究对策,召开了大小17次专题座谈会,经工程师索维垣和工人杨得胜、李连立等研究提出,又经反复试验,多次修改,终于创造出“穿针引线”穿拉杆法。即在码头前沿水下穿入新的拉杆采用导向措施,穿进后方钿锭处,结果达到预期要求。这种施工方法从无先例,从没办法到摸索出办法,从不熟练到熟练,从开始每周穿一根,提高到后来每天穿14根。这一施工方案,大大缩短了工期。
“穿针引线”法施工新工艺的一举成功,轰动了全国筑港界,在当时被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在修补塘沽新港防波堤的工程中,总工程师谭真又提出采用混凝土圆筒,代替混凝土方块以节约大量水泥。他还对混凝土冻溶和耐海水侵蚀等方面作了很多研究工作。在增强海工混凝土质量上获得可喜成果。在塘沽新港一期工程建设中,塘沽新港工程局的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928件,其中采纳1674件,创造了新纪录1103件,解决了施工中许多疑难复杂的技术问题。
1952年8月,新港工程局上报交通部航道工程总局几年来工程上的重要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就有16项。其中有些项目,现在看来似是无足轻重,但在当时的客观物质条件和技术水平来衡量,它却是年轻的筑港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新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高度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塘沽新港一期建设的胜利完成立下了功勋。庆祝开港四千人大会盛况空前经过建港工人的努力,塘沽新港一期建港工程提前两个半月完成。
1952年10月17日,塘沽新港举行了盛大的开港典礼。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改建完成的深水港口开港。这也是当年十月份新中国经济建设事业上的又一件大事,因为在10月1日,天兰铁路刚刚举行了通车典礼,因此中央政府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开港典礼非常隆重。这天的天气格外晴朗,当初升的太阳映照在平静的海面上时,新港的周围一下子沸腾起来了。从进入新港卡子门后,办公厅新港工程局(今天津港劳务发展有限公司办公所在地)、第一修船厂(今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以及新港六米的大门前,搭建起了大牌坊,迎接着参加典礼的贵宾。全港洋溢着一片喜气,数不清的塘沽新港的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排着队走向开港典礼会场。愉快的歌声、欢乐的锣鼓声被海风吹到港区的各个角落。
开港典礼会场设在新改建完成的塘沽新港第一码头(今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码头中间一段红旗招展,等待着万吨巨轮靠泊,侧面有号称当时世界三大挖泥船之一的“建设号”以及“浚利号”、“快利号”等十几艘挖泥船。它们是作为建港功臣被请来参加开港盛典的。在建设新港工程中,航道、港池疏浚是打头阵的,每条船挖泥由16小时提高到19小时,最高超过20小时。每小时挖泥方数提高到100%到150%。在建港15个月里,航道工人共挖泥169.5万立方米,相当于挖出了一条由北京到天津的宽35米、深4米的运河。
为了庆祝天津新港开港,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还专门制作颁发了一枚“塘沽新港开港纪念章”。 这枚纪念章是颁发给建港劳动模范的。在乐曲声中,少年儿童向劳动模范献花。新港工程局还颁发了1952年第三季度爱国建港竞赛的奖状和奖旗。
“长春号”轮船下午一时二十分,装饰得五彩缤纷的“长春号”轮船由“新港1号”等五艘彩船导引,乘风破浪,在汽笛声、欢呼声中驶入港内。“长春号”靠近码头时,船上船下投掷的五彩纸花飞满空中。在礼乐声中,参加开港典礼的各界代表在章伯钧部长的带领下,齐聚码头迎接。年轻的穿着绿的小伙子和穿着红的姑娘们打着腰鼓,扭着秧歌,整个人群都在欢呼。船员们也整齐地排列在甲板上,鼓掌欢呼。鼓乐队奏起了《歌唱祖国》,这时船上、岸上鞭炮声、欢呼声、锣鼓声响成一片。章伯钧部长为码头投入使用剪彩。这时停泊在港内轮船汽笛齐鸣,无数的和平鸽飞翔在会场上空。人民的新港沸腾了!欢呼祖国一个新型海港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