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这个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国家,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正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投资热点。近些年,几名来自中国浙江台州三门的“蟹老大”决定在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尝试养殖三门青蟹,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中非经济合作增添了新的活力。
莫桑比克养殖塘出产的三门青蟹
图源:网络
本文将探讨这一项目的背景、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等,展现中国青年在非洲创业的风采。
一、远近闻名明星村,创造产值新突破
三门青蟹作为全国青蟹之首,是浙江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海鲜之一。三门湾,金银滩,浙江台州三门,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作为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三门青蟹、血蚶等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值逾60亿元,素有“中国青蟹之乡”“中国小海鲜之乡”等美誉。
提到三门青蟹,就不得不提涛头村,这个当地远近闻名的养殖“明星村”。上个世纪末,涛头村还是三门县最贫穷的村庄之一。2012年,林后宜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涛头人大力整治村庄环境,让满是泥地和垃圾的涛头村,成为“村中有塘、塘中有村”的滨海花园。二十年后,这个村子创造了海水养殖“人均收入1万美元、集体收入1000万元、产业规模1亿元”的成绩,连续三年上榜全国“超亿元村”。
站在三门涛头村观景平台俯瞰养殖塘
图源:网络
由于养殖空间相对饱和、成本上升等因素,当地政府开始鼓励大家走出去,三门人开始跳出本土谋发展,去国内外多地从事青蟹养殖。高产值、高效益的优势让许多人慕名前来,三门青蟹不只是一个地理标志品牌,也成为一种致富经验的代名词。
二、一带一路新蓝海,共启淘金新旅程
2014年9月以来,林后宜带着养殖户、“土专家”、投资人,先后15次赴马来西亚等国考察,并于2016年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租下3000亩滩涂,进行青蟹的跨国试养;三门以北,陆上丝绸之路的途经点,一万蟹苗正准备搬进宁夏盐池县的新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往南,三门涛头村几位村民正计划去趟马来西亚,看看已投用几年的养殖塘,还有人带着蟹苗虾苗,刚刚抵达非洲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沿海,与马达加斯加隔海相望。刚从莫桑比克飞回,还未倒好时差,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党支部书记林后宜就忙着整理带来的青蟹养殖资料:“那里水质、土质都很好,养殖条件得天独厚!3万尾蟹苗从涛头村出发,抵达时存活率仍达80%以上。”三门人吴伟超亦回忆起初次抵莫的见闻——海岸线都在售卖青蟹等野生海鲜,但捕捞工具相对简单,划的也是仅载两人的小船,“用这么基础的设备都能捕到这么多海产品,说明这里海洋资源真的很丰富。” “即使要运回国内,成本也比在三门养殖低。”吴伟超算了一笔账,在莫桑比克养殖的租金和运输等成本加在一起,可控制在每亩50元左右。
林后宜(左)与朋友拿着青蟹
图源:网络
消息传出后,三门县的几个投资人,开始积极抢滩“一带一路”。他们与莫桑比克政府签订协议,租下当地3万亩沿海土地,并邀请林后宜以技术入股,共启海外淘金之路。2019年,三门人吴伟超、马小龙等合伙成立浙江纽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莫桑比克贝拉市承包了5000亩养殖塘,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殖塘开发,第二年养殖塘就有了产出,三年疫情影响过后,如今终于可以畅通无阻地运销国内。
三、敢闯敢拼立潮头,践行混养新模式
外表淳朴的马小龙,其实敢闯敢干敢拼。到莫桑比克前,他已经辗转多个国家,从印度尼西亚到马达加斯加,横跨亚非两洲。最终找到了可与三门湾相媲美的、处于南纬20度的莫桑比克。这里海岸线绵长,底质含沙量高,气候温暖舒适,常年在18至35摄氏度之间,非常适宜水产养殖。“相比国内养殖塘年租金高达四五千元一亩,莫桑比克无论用地还是人工,都称得上是成本洼地,工人月薪相当于人民币450至1000元之间。”马小龙介绍,青蟹在国内市场价为40元一公斤上下,品相好的虾能卖到55元一公斤。由于青蟹在莫桑比克的养殖成本约20元一公斤(包括空运费、饲料、人工等),且对中国出口享受零关税待遇,所以利润可观。未来,虾可速冻储藏,走海运销往中国成都、湖南等内地市场。
莫桑比克养殖塘
图源:网络
作为青蟹海外养殖的“先行者”,马小龙表示,青蟹和莫桑比克斑节对虾规模化混养模式一旦成功,产值将大大提高。而混养的难点在于对虾苗种的人工繁育,马小龙希望来年春节能与家人团圆,更希望早日实现青蟹与斑节对虾混养规模化,计划在福建、广东等地招揽技术专家,攻克繁育虾苗的难关,大幅提高养殖塘亩均产值。
此外他还一直惦记着在莫桑比克赛赛市租下的1.5万亩养殖塘,期盼早日开发,不仅能给当地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还可把其中一部分改造后的养殖塘给当地农民养殖青蟹,带动他们增收。
从技术传播到资源共享,再到市场联动,来自中国的“蟹老大”在莫桑比克养殖三门青蟹的故事,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理解。随着项目持续深化,可以预见:这样的合作模式将继续扩大其影响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个体走出国门,在非洲乃至全球各地开拓市场,共创更多商业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