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挑起的美中贸易战持续升温之际,跨太平洋航运市场再次遭遇强烈冲击。
航运分析机构Sea-Intelligence最新发布的《Sunday Spotlight》报告指出,过去一周跨太平洋航线的“空班”数量大幅上升,成为航运公司应对需求骤降的直接反应。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前景的谨慎情绪,也揭示出贸易政策如何迅速重塑全球供应链节奏。
美中贸易冲突持续,发货需求骤减
根据该报告,自3月下旬至5月中旬期间,亚洲至北美东岸航线的班轮运力安排发生显著变化。Sea-Intelligence分析显示,截至第16周(即4月中旬),原计划在5月5日当周执行的航次中,有多达42%的运力被取消,而在第15周的数据中,这一比例为35%。仅一周时间,空班率上升了7个百分点,显示航运公司正迅速应对突如其来的需求锐减。
在亚洲至北美西岸航线的表现更为提前,原定4月28日出发的航班中,有28%的舱位在第16周时已被宣布取消,相比一周前的13%几乎翻倍。这一变化的节奏和幅度,均可与中国农历新年或国庆黄金周后的季节性调整相媲美。
临时调整频繁,货主措手不及
值得关注的是,此轮大规模空班并非提前计划,而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宣布,这使得托运人难以提前应对,供应链稳定性受到严峻考验。Sea-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Alan Murphy指出:“本轮空班潮突如其来,许多通知时间极短,货主几乎无法作出反应,造成较大混乱。”
报告强调,这一轮航班取消并非由季节性因素推动,而是美方加征关税等政策直接导致发货延迟甚至中断,航运公司则通过压缩运力以应对装货需求锐减的现实。
航运市场面临新常态?
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动与政策壁垒增多的背景下,航运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网络布局与运力调度策略。Sea-Intelligence指出,此轮调整或仅是开始,若贸易冲突持续升级,市场或将面临更大规模的运力重构。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晴雨表”,集装箱航运的波动往往预示着全球贸易冷暖。面对“关税寒流”,航运企业的灵活调整能力与前瞻判断将成为生存关键,而货主也需更主动地管理运输风险,应对日益动荡的贸易环境。
新华·泛亚航运中国内贸集装箱运价指数周报
本期(4月12日至4月18日),新华·泛亚航运中国内贸集装箱运价指数(XH·PDCI)报1198点,较上期(2025年4月5日至4月11日)上涨8点,涨幅0.67%,同比上涨21点,涨幅1.79%;6只区域子指数“四涨两跌”,4只流向子指数“三涨一跌”。
区域航线指数情况
东北区域:市场运量维持平稳,但玉米贸易价格低迷,南方库存较高,采购需求持续疲软。本期东北指数报1194点,环比上涨2点,涨幅0.17%,其中东北至华南指数报1124点,环比上涨35点,涨幅3.21%。
华北区域:受外部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影响,钢材货类期货价格承压下行,同时处于传统淡季,贸易商普遍维持观望心态,下游采购动能不足。本期华北指数报1061点,环比下跌59点,跌幅5.27%,其中华北至华南指数报1113点,环比上涨5点,涨幅0.45%。
华南区域:市场整体货量稳定,市场运价小幅波动。本期华南指数报1248点,环比上涨53点,涨幅4.44%,其中华南至东北指数报1129点,环比上涨47点,涨幅4.34%,华南至华北指数报1345点,环比下跌60点,跌幅4.27%。
此外,山东指数报977点,环比上涨26点,涨幅2.73%;华东指数报1387点,环比上涨76点,涨幅5.80%;福建指数报1013点,环比下跌26点,跌幅2.50%。
在此提醒,目前航运市场仍充满变数,航线、运价多变,要出货还是要提前做好沟通, 做好出运计划,注意风险防范,以免影响出货!转发周知~
来源:整理于维运网、中国船务周刊、信德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