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新买家合作之前,务必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资信调查,切勿冲动赊销,要充分了解买家是否具备履约能力。及时调整交易策略,避免损失?
出口商:广东某公司
进口商:巴西某公司
在复杂多变的外贸领域,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
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犹如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此时企业信用报告在发现风险、助力企业规避风险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案例背景
• 热情新买家,下大额订单?
广东公司通过一次线下展会,与巴西公司取得联系,巴西公司对广东公司的某款新型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意向采购数量可观,订单金额高达500万美元,这使广东公司看到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新契机。
• 风险防控,调取报告!
尽管被订单的丰厚利润所吸引,但广东公司凭借多年闯荡外贸江湖的经验,深知风险防控至关重要。在与巴西公司深入洽谈前,广东公司决定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催全球,调取巴西公司的企业信用报告。
信用报告风险分析
经过仔细剖析信用报告后,催全球发现了几处不容小觑的风险点:
01、财务隐患
通过深入了解巴西公司的财务数据,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走势令人揪心,从起初的62%一路飙升,如今已逼近80%,远超同行业平均50%-60%的水平。如此糟糕的财务状况意味着巴西公司偿债压力巨大,资金回笼缓慢,按时支付货款的能力大打折扣,广东公司若贸然合作,货款回收恐成难题。
巴西公司负债比率
02、涉诉纠纷
巴西公司过去两年内深陷8起商业合同纠纷诉讼泥潭。其中6起是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因货款逾期支付对簿公堂,还有2起源于下游经销商对产品质量不满要求退货退款,可见巴西公司屡屡违背付款承诺。虽部分案件已了结,但频繁的纠纷难免让人打上履约稳定性差的标签。
03、法人股东风险
巴西公司的法人股东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其法人股东公司近年来自身经营状况不佳,旗下多个子公司出现亏损,资金链紧张。
这种动荡的股东背景,一方面体现出法人股东自身难保,可能无法为巴西公司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与战略指引,导致巴西公司在业务拓展、研发投入等关键环节受限;另一方面,一旦法人股东公司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不排除其会通过不正当手段挪用巴西公司资金,或者为求自保急于抛售巴西公司股权,进而影响与广东公司的合作稳定性,如订单交付延迟、付款出现问题等。
风险规避措施
鉴于信用报告揭示的重重风险,广东公司迅速且果断地调整策略:
01、收款方式调整
在后续与巴西公司的谈判桌上,广东公司态度坚决,将付款条件由原来的“货到30天付款”改为“预付30%定金,剩余货款在发货前付清”,通过前置收款环节,最大程度降低自身资金风险敞口。
02、增加担保措施
要求巴西公司提供银行保函或信誉良好的第三方担保机构出具的担保函,一旦巴西公司出现违约行径,广东公司可凭此获得相应经济赔偿。
03、订单规模控制
综合考量巴西公司风险状况,广东公司提出分批出运,将首批合作订单规模从500万美元大幅削减至200万美元,先行小批量供货“投石问路”,依据巴西公司的履约表现再定后续合作。
案件结果
得益于一系列缜密的风险规避举措,广东公司与巴西公司的首次合作磕磕绊绊但总体按计划推进。正如信用报告预警,巴西公司在支付定金时就尽显疲态,多次延迟,经广东公司反复催促才勉强到账。发货前支付剩余货款环节更是波折不断,巴西公司找各种借口拖延,好在广东公司手握担保函与严格付款条款“尚方宝剑”,配合施压,使巴西公司最终按时足额付清全部货款。
这次经历让广东公司深刻领悟到企业信用报告的巨大价值。设想若当初无视这份报告,盲目依从巴西公司初始条件开展合作,广东公司极有可能陷入货款拖欠的泥沼。
应对建议
在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时,建议出口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以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01、重视信用调查
在与任何海外买家建立合作关系之前,务必进行全面的信用调查。利用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企业信用报告,深入了解买家的财务状况、历史交易记录、法律诉讼情况以及市场声誉。交易过程中,持续监控买家的信用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02、合理设置付款条件
根据买家的信用状况,合理设置付款条件,如提高预付款比例、要求银行保函或第三方担保,以及在发货前结清余款等,以减少资金风险。
03、控制订单规模
对于信用状况不明或存在风险的买家,首次合作时控制订单规模,通过小批量交易测试买家的信誉和支付能力,根据履约情况逐步增加合作规模。
04、细化合同条款
在合同中明确违约责任和赔偿条款,确保一旦发生违约,企业能够迅速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自身权益。
考虑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保理,利用政策性保险工具来规避或减轻潜在的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