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ester
原创首发|骑鲸出海
一条条来自中国工厂的短视频刷爆了美国TikTok:“你们熟知的高端品牌很多都是我们代工的”,“还从品牌商那里原价购买商品吗?别当冤大头了,直接从我们这拿批发价吧!”
一名博主声称Lululemon的瑜伽裤在他们工厂只需5-6美元,而美国售价却高达100美元。也有博主称“我们是耐克、阿迪、FILA和UGG背后的生产商。”
在评论区里,“低到无法想象”的出厂价震惊了美国人民,纷纷惊呼“溢价过高了”。同时,这些视频也正好赶上了美国人民恐慌中的囤货潮,他们迫不及待地问:“怎么订货?上哪儿买?怎么发货?”
他们最终找到了敦煌网、海外版淘宝、阿里巴巴国际站。4月15日,敦煌网甚至在美国苹果应用商店免费应用排行榜攀升至第二名,仅次于ChatGPT,超越亚马逊、沃尔玛等其他电商平台。
几乎被遗忘的老牌B2B平台,能抓住这次稍纵即逝的机会吗?
跨境圈的“时代眼泪”
爆火之前,敦煌网还在美国App Store排名的300开外。而随着“中国制造揭秘潮”,TikTok为敦煌网带来了流量。4月13日,敦煌网的iOS版下载量增加至11.75万次,比其30天平均值增长了732%。其中,美国市场贡献了6.51万次下载,增长幅度达到940%。
敦煌网是一家创办20年的老牌B2B跨境电商,专门帮海外中小批发商对接中国工厂。覆盖了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平台上超过3300万种商品。而最近涌入敦煌网的,不止有原先的美国批发商,更有无数美国消费者,他们也想体验“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感觉。
敦煌网创始人王树彤曾与雷军共同创办了卓越网,在亚马逊收购卓越网的2004年——中国加入WTO刚刚两年多——王树彤转战跨境电商赛道,创立敦煌网,以B2B模式避开与亚马逊、eBay等平台的正面竞争。
敦煌网创立时,成立五年的阿里国际站仍处于黄页模式,即将商家汇聚到网页上,让全球客户通过网站找到贸易商与供应商,而平台则收取中介费获取利润。
而王树彤则设计出了卖家免费入驻、按成交收取佣金的模式,吸引了一批无法支付中介费用的小微卖家,而敦煌网也以小额批发的模式专攻采购量较小的批发商或零售商。随后,王树彤又将物流企业及第三方翻译公司导入平台,使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实现电子化,敦煌网也逐渐成为一个B2B综合服务平台。
2009年,敦煌网交易额突破20亿元。
2010年之后,中国电商进入争夺增量市场最疯狂的时期,然而敦煌网仅在2014年获得数亿元融资。
在2021年敦煌网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至2020年,敦煌网净利润分别为-4312.5万美元、-472.9万美元、58.9万美元,即在成立16年后的2020年才扭亏为盈。且三年间卖家数量分别是7.98万、9.2万和7.77万,数量明显下滑。2020年,敦煌网GMV达18.65亿美元,但GMV增速已从从2018年的58%下降至2020年19%。
招股书同时显示,2020年敦煌网在国内B2B跨境平台中市场份额仅为1.4%,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一的阿里国际站市场份额达26.2%。与此同时,B2B模式本身也在近年来面临亚马逊、速卖通等B2C平台的冲击。
在2021年冲击IPO无果之后,敦煌网越发低调,除了各大外贸或电商展会上可见其展位之外,敦煌网几乎成了跨境圈的“时代的眼泪”。
在TikTok上爆红之后,有网友感慨:“十几年了,没想到这个平台还存在。”
打不过B2C平台
兰亭集势的经历与敦煌网也极为相似。
2007年成立的兰亭集势也算得上中国跨境圈的“元老”。2008,兰亭集势也与敦煌网一样在金融危机中迎来了逆势增长。当时各国消费力下降,中国外贸出口也出现下滑,而依托着长三角、珠三角的各个小厂商的敦煌网和兰亭集势,则规避了传统外贸中进口商批发商的层层加价,同样主打一个“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因而大受欢迎。
2012年第四季度,兰亭集势实现了111万美元盈利,并最终上市。
2013年,兰亭集势登录纳斯达克,被誉为中国跨境电商第一股。但上市之后,兰亭集势却一路亏损:2013年亏损470万美元,2018年亏损达到了5960万美元。股价也是一路下跌。
兰亭集势早期定位偏向于低价产品。2016年开始,为了应对持续扩大的亏损,兰亭集势开始压低采购价,有的商品在兰亭集势的价格甚至低于国内电商平台,导致供应商的议价空间与利润越来越少,但平台的售价却远远高于采购价。另外,平台会根据商品受欢迎程度要求备货,给供应商造成了很大的库存压力,再加上罚款、扣款,让大批供应商退出兰亭集势。
尽管经过2016年的压价等调整,兰亭集势的亏损从2015年的3940万美元下降至870万美元,但大批供应商的退出,同时在亚马逊、速卖通等B2C平台的冲击下,兰亭集势亏损难止,2018年,兰亭集势亏损达5960万美元,股价一度跌至1美元左右,被纳斯达克警告退市。
兰亭集势也曾与今天的敦煌网一样,在大环境的变化中迎来了一波小春天。
2020年,美国零售门店由于疫情而迎来大面积歇业,大批出口订单也被延迟或取消,国外的消费也开始向线上转移。不少传统外贸商家也开始入驻兰亭集势,想通过平台把积压商品通过跨境电商分销出去。而不少的商家也在兰亭集势上迎来爆单。
但疫情给兰亭集势带来的出口红利终究是昙花一现。根据兰亭集势2024财年三季报显示,兰亭集势前三季度的收入总额为1.98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0%。
Temu降维打击
这波意外流量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有业内人士表示,4月初以来,几个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美国的流量推广、营销投入有所放缓,导致其APP排名下降,这也顺势推动了敦煌网排名的上升。
而低调的敦煌网也在爆火之前的4月11日,推出了“关税护航计划”。不涨价的商家,平台将对其进行全方位、强力的流量及权益倾斜,并提供专属1V1物流支持帮扶计划。此外,为迎合美国消费者的强烈的囤货需求,平台推出了 “Stock & Save Sale”促销活动。另外,在T86清关于5月2日取消之前,敦煌网还将通过“智能拆单技术”将订单拆分为800美元以下的免税包裹以降低税费。
这让敦煌网顺利地接住了这波流量,但是这一系列的举措听上去是不是也十分熟悉?对,就是全托管。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早就不新鲜,无论敦煌网还是1688,都算算是晚了一步,以F2C(工厂直销)的拼多多和Temu的崛起,早已开始模糊了B端与C端生意的界限。正如作家和菜头曾在其文章中的感慨:“有1688这种网站,淘宝却让拼多多崛起了。”
全托管吸引了不少贸易型商家,但越来越多的贸易型中小卖家,在平台的低价内卷中淘汰出局,只有货源工厂们才在这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狂欢中保住了利润,而Temu向工贸一体型商家、乃至产业带工厂的不断倾斜,并最终完成对真正的F2C模式的转型,是不争的事实。
也许是从Temu得到启发。今年2月,阿里巴巴向30家核心供应商开放了1688 overseas(即海外跨境版)的内测权限。卖家只需要备货到制定的国内边境仓,后续的发货、售后等履约环节都由平台完成。几乎复刻了Temu的全托管模式。
1688跨境版似乎是与阿里国际站的“左右互搏”,抢B2B的生意,但和阿里国际站不同的是,可以“一件起批”的1688在跨境生意上依然聚焦海外零售商或跨境卖家等小型B端买家。而边境仓备货与小额起批的模式,还是让1688留下了一道把生意从B端做到C端的后门:在1688试水的越南市场,两国边境上已经布满了大量的跨境电商仓库,Lazada、Shopee的大量订单正在通过边境仓完成履约。
因此,“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做C端生意并非敦煌网所长,在跨境圈也不是新鲜事。
在敦煌网爆火的第二天,一名服务商就在朋友圈发布了出售敦煌网店铺账号的消息,他向骑鲸出海表示:“最近咨询敦煌网店铺账号的人不少,一个账号的价格也上涨到了几千块。有些Temu、亚马逊这些平台卖家都想过来找个敦煌网账号做分销。”
大量的B2C卖家涌入B2B平台,不过是想碰运气,增加一个商品出口。而大批美国消费者的涌入恐怕只会是流量狂欢下的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