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的模式在美国上演过倒闭

user 293021
支付宝的“余额宝”模式在美国早有先例,而与余额宝眼前的风光相比,那一先例如今已成“先驱”。



有人说“美国paypal公司是余额宝的先驱”,个人觉得不太恰当,paypal主业务应该对应的是支付宝,而死去的“余额宝”模式,只是paypal货币市场基金业务,那是一项典型的美国式电子支付嫁接理财产品模式。



早在13年前,paypal就提供了用户余额自动投资基金的业务,请看好,是“自动”。只要你是paypal的用户,而且充值了余额,你的余额就会“自动”的被转出进行某个基金产品的购买。而一旦你要支付,转出的资金又会即可赎回到你的余额中,虽然整个过程在用户体验层面几乎“不被感知”,但背后则需要一套复杂的传导与沟通机制,比如投融资机构的桥接,及投资顾问角色的快速参与和决策。



paypal把这一切背后的操作交给了货币市场专家证券公司(money market master portfolio),并立下“不得做融资融券、不得对冲、不得做浮动利率证券、不得高于90天的投资到期期限。。。。”的众多规矩。总之,paypal想尽办法控制操作风险。



在业务开通的最初几年里,受益于出色的风险控制力以及当时美国货币基金行业总体的极盛行情,尤其是美国2000年到2008年的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疯狂膨胀期,paypal货币市场基金在2007年的规模峰值达到10亿美元。



一个插曲是,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在当时的迅猛发展,是由于美联储在有关储备系统的运作条例中的一项规则,即“禁止银行向活期账户和支票账户支付利息。”这一环境状况与当前余额宝的诞生背景极为类似,人们更愿意把钱交给paypal或者余额宝,只是因为能拿到的回报更多。



然后接下来的就是好莱坞剧情的俗套了,先来一场大的变故(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带来各种打击接连不断(人们争相赎回自己在各处的投资),反派的叫嚣和嘲笑(贵金属、大宗商品价格飞涨),指定英雄开始反思(美国人对低风险资产回报业务的思考),最终决定改变并付诸行动(2009年美财政部决定不再罩着货币市场基金,并推翻《联邦储备系统q条例》,允许银行向活期储户付息)。



货币市场基金就此一蹶不振,2012年收益仅为0.01%(扣除手续费后)。



在颓势开始后,paypal曾一度用自己的钱补贴整个业务的持续,最终在苦苦坚持两年后宣布关闭货币市场基金业务。在那个时间点,曾经引以为傲的庞大用户数据却成为让高层们最头疼的问题,但美国公司的效率让最后的解决过程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龙讯财经一个很有趣的猜测是,假如有一天余额宝倒掉,用户都会收到这样一封邮件“亲,非常感谢您曾经使用过余额宝,很遗憾我们要把它关闭了,您将在7个工作日内收到该得的分红,我们保证所有您经历的一切让您感觉什么都没有经历过。”



实际上故事讲到这里,一定会有人开始浮想余额宝会不会走这个老路。回想看,paypal货币市场基金的“死亡”缘起人祸(2008金融危机),政策波动(美财政部釜底抽薪)以及作为市场的主体--人的趋利性。而至于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是否也能成为可以养成上述因素的土壤,这个问题,都会总结现在,谁能说准未来?
2015-05-07 435阅读
问题/讨论
回复(1)
我要向AI提问
AI回答:
虽然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业务失败给余额宝的未来是否成功增添了一丝忧虑,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其失败的原因,还需要看到余额宝在风险控制和监管方面做得更好,同时也需要看到其在普及金融知识和推动金融创新方面的积极努力。因此,对于余额宝的未来,我们仍需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2023-06-06
追问:
  • Alan
    国情不一样,结果不一样。在美国死掉的,在中国活得很好。在中国活得好的,去美国死掉。帕萨特和别克在美国快死掉了,来中国就活蹦乱跳。余额宝模式在美国死掉,在中国就很风光。
    2015-05-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