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外贸女匠(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授权)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却仍然有很多人故步自封的放弃自我学习,我是无法理解的。

从大学开始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家里长年书籍不断,每年都有固定订阅一些杂志,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我第一时间会去买相关的书籍阅读,解答疑问,总是能在得到答案的那一刻豁然开朗,总能验证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心里就特别喜滋滋的觉得获得意外之财;也有很多时候,看到一些书会发现英雄所见略同,其实自己的一些感受,早已被作者说得很清楚了,感觉自己不是孤独的存在。

遇到合适的机会,也找朋友探讨,但有时候各执己见,有时候也能找到共鸣,之前的一伙朋友,经常因为探讨一些话题意见不合到短暂绝交。经过几年的历练,大家都更成熟了,也渐渐掩藏自己的锋芒,有的话到了嘴边也不说出口。活着活着也容易去理解别人。 总归感谢自己有一群好朋友,即使意见相左到绝交,但仍会彼此守护,见证成长,大家都在不断的学习,也不断的交流和碰撞。

扯回原题,之所以想说学习力,是上周在公司,有个下属女孩子,说她想要提升自己,问我的意见。去年以来,我不断的提醒她,要加强学习,多买些书看,多交不同行业背景的朋友。

她不缺乏学习的动力,也不断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力缺乏,但是非常缺少学习的毅力,去年找我借了两本书,看了10个月,原封不动的还给了我一本,另外一本说继续看,又过去6个月,仍然没有看超过三分之一,也是让我佩服这种“借书的诚意”和“看书的效率”,现在工作中遇到了瓶颈,客户的订单不是推迟就是丢单,才反过来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哪里能力缺失,又找不到解决办法,我仍然建议她找找相关的书籍来看,我推荐了一些书,她可能觉得还不够,然后说自己去找书读,找了一段时间,仍然不见她开始读书,突然有一天跟我说在网上下载了很多好书,也分享给我。

虽然我不爱看电子书,但还是欣然接受,毕竟我也想看看这女孩是否真的要走向下一个阶段。结果接了她给我的文件夹,打开一看惊呆了,里面总共有300本电子书,不分种类,什么书都有,什么管理之道,穷爸爸富爸爸,加上各种畅销书。说实话以她的阅读速度,这些书够读十年了,而且无从下手,不知道要从哪本开始。当即让她挑选了几本重点阅读,告诉她把书简单分类,并且删掉部分目前阶段用不到的书籍。

其实好想说些负能量的话,但是鉴于工作关系,没有说太多,仍然鼓励她继续读书,但就这样的态度,我想读书之于她仍然是有难度的。

如上图,学习力主要是指我们得会

1.     有学习的动力,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去学习。就好像上文中提到的小J,她有很清晰的学习动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但总找不到提升的方式,因为她总不能面对自己的问题。如果是有谈判能力的问题,就去读谈判方面的书,先解决这个小问题;如果发现有时间管理的问题,就先大概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书籍,结合公司的培训,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2.     具备学习的能力,学会怎么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并且有能力表达出来。

看书这件事,很多人囫囵吞枣,也有人细嚼慢咽,都没什么大问题。学习的策略无招胜有招是最好的。最重要就是既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又能给自己最大的信心。 如果你真的发现有的书真的读不下去,还不如换一本书来看。比如我最喜欢看人物传记,即使知道成功学有时候就是毒鸡汤,但能让我热血沸腾地找到最佳工作状态,也没什么坏处。

3.     要有学习的毅力,就是持续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举个例子,你要看一本书,你就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什么时候能读完这本书,同时设定一个奖励,完成目标的时候奖励自己,这样你就可以更大程度的静下心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不知不觉的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毅力。

4.     学会用用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认知。罗辑思维应该是目前来说,讲认知升级最火的教程吧。有时候听里面的一些知识,特别是年度的《时间的朋友》特别让人颠覆很多认知。

5.     最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不断把学会的东西用到工作中来解决问题。

就讲这么多吧,希望我们都能做好自己。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5517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 shinna.xu

    我觉得现在的社会比较浮躁,越来越多的人不爱读书,觉得读再多的书还不如去从事网红来钱快,的确现在社会中出现很多行业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也能混的很好,但是读书不仅是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素养,如果大家都不读书了,那么整个民族国家的修养也会出现问题。

    2017-06-27
    邦号回复

    谢谢您的回复。同感。 钱要赚,书要读。物质是基础,精神是上层建筑。钱来得快,还要学会怎么花,财富的守护会比赚得财富更难,需要太多智慧。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