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可能降低对中国产品的关税以抑制通胀,美国财长耶伦 表示。据她称,这些措施的制定将考虑到互惠原则。这位美国财长同时强调,在做出取消关税问题上华盛顿将首先以中国执行第一阶段协议的速度为依据。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9个月中美贸易额为5430亿美元,同比增长35.4%。可见美国仍然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其中绝大多数中国产品——总计约 3600 亿美元的商品——都受到美国关税的影响,这是特朗普在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推出的高额关税。特朗普在 2020 年 1 月总统任期结束时与中国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时表示,在中国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之前,不会取消大部分关税。
根据协议条款,中国将在两年内比2017年增加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采购。该协议还列出了货物名单。重点应放在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的采购上。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如中国真正需要的芯片,恰恰相反,则受到严格的限制。
因此执行该协议对北京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不可抗力的背景下——COVID-19 大流行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市场的疲软。由于该协议提供了价值衡量标准,自大流行开始以来能源市场的波动使该协议的实施变得复杂。此外,各国为应对大流行而采取的隔离措施导致的供应链的中断也导致商品供应延迟。
结果,根据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中国去年只完成了60%的采购计划。今年,如果一切照旧,只能完成计划的70%。美方已多次对这一问题表示关切。而这一次,美国财长耶伦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就可能降低关税问题没有忘记强调华盛顿将要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取决于中国如何执行该协议。
另一方面,北京也有正当的理由。上述所有使协议履行复杂化的因素都与中国无关。大流行甚至可以被视为不可抗力的因素。此外,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未必能成为中国增加购买美国商品的刺激因素。在关税生效的这几年里,很明显它们并没有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2017年,就在贸易战开始之前,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3750亿美元。2020 年尽管中国出口因 COVID-19 大流行而普遍出现下降,但这一数字仍为 3100 亿美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雪梅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华盛顿似乎已经认识到,关税不会减少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而只是将其负担压在了美国消费者的肩上,致使通货膨胀加速,并在已经困难的时期给普通美国人带来更多困难。
徐雪梅专家说:“首先,关税战对美国消费者和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日益显现。不止耶伦部长谈到这一点,多个美国商业团体也发出削减关税的呼吁。今年早些时候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至2019年期间,美国为中美经贸摩擦付出的经济成本约占美国GDP的0.5%,而如果中美两国将平均关税降至大约12%的水平,美国实际GDP将在今后五年中增加1600亿美元,就业岗位新增14.5万个。由于就业岗位增加、商品价格下降,美国平均家庭收入将增加460美元。其次,今年美国面临较为严峻的通胀形势。通胀率在今年3月突破2%,5月至9月连续五个月高于5%,美联储预计2021年至2023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4.2%、2.2%和2.2%。超预期上行的通胀也促使美国考虑削减关税,从而缓解通胀压力。”
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早些时候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她希望与中国同行进行坦率和公开的对话。随后戴琪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进行了谈判,刘鹤与耶伦也进行了谈判。由于谈判并没有给双边关系带来重大突破,双方仅就对话的务实性和建设性发表了一般性声明。然而华盛顿放出可能放宽对华关税政策的信号这一事实本身表明,美国已经因多年的贸易战耗尽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在全球面临危机的背景下,重要的是放弃政治野心,共同应对问题。顺便说一下,据报道,耶伦和刘鹤最近的谈判旨在协调两国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做法。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间的矛盾依然尚存,但已经意识到对对抗所带来的副作用所应负的责任,整个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都因这种对抗而受到影响。(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