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们经常会因为从各种渠道得到的信息对亚马逊冻结卖家账号的操作产生错误的理解。不论是卖家中心提供的信息,还是Facebook或者其他社交平台上的热心人给被冻结账号卖家出的主意,也许都会给读者带来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印象。尽管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要纠正这些被错误印象误导的卖家们,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此,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最常见的关于亚马逊账号冻结的理解误区都有哪些。
误区一:账号的冻结是完全随机的,有可能是毫无理由的。
有不少卖家,觉得自己的账号表现良好,各项指标都挺不错,业务量也很大,但是仍然会被冻结。于是就把账号冻结的操作归咎为随机进行。然后扩散出去后就给其他卖家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但实际上,会导致账号冻结的可不只是账号表现和指标。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账号冻结,比如假货投诉,或者一条ASIN遭到多个不同类型的投诉,甚至包括未能及时回复亚马逊发出的警示邮件。而这些问题的本质其实都是客户满意度不够,如果短时间内有多个客户投诉,或者账号多次出现指标问题,就会被冻结,而每次冻结账号时,亚马逊都会提供具体的导致冻结的原因,如果是因为listing的话,则会提供所有相关ASIN。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亚马逊是不存在完全随机或者毫无理由冻结账号的情况的。正相反,如果卖家的账号被冻结了,那么一定能在他的邮件里找到亚马逊发送给他的警告邮件。如果能预先就重视起来这些邮件并采取妥当的应对措施,也许就能避免被冻结。
误区二:账号冻结操作是“机器人”(智能系统)自动进行的。
亚马逊作为一个巨大的在线购物平台,并且是最重视客户体验的平台,毫无疑问会大量的使用BOTS(智能识别系统)来监视卖家行为。诸如阻止卖家销售受限的ASIN或者品牌,监控买卖双方邮件往来,监控卖家是否有违背亚马逊政策,根据预设好的情况移除卖家的listing,监控产品评价中的关键字等等流程的背后,都有机器人的影子。
在卖家账号表现上使用“机器人”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了。系统会自动的识别一定时期内的账号表现通知和对某产品多次出现的投诉。一旦发现了重复性较高的投诉,卖家就会收到一封提示他们“因产品被客户投诉,listing已被移除”的邮件或者通知。而“机器人”的工作也就到此为止了。“机器人”只能发出通知或者警示,所有的冻结操作,都是由卖家表现中心的员工人工操作的。这个卖家表现中心则是完全独立于卖家支持中心的一个部门。
误区三:亚马逊会无视卖家的第一封申诉邮件
这个错误印象的来源大概是没有用心写自己申诉书的卖家们,而在被冻结的卖家中恐怕这一类型的比例绝对不小,毕竟,如果他们用心经营,一般也不会碰到被冻结账号这种事。
鉴于亚马逊对自己的员工近乎苛刻的要求,我们可以确信,卖家的每一封申诉邮件,都会有卖家表现中心的员工处理。如果卖家提交申诉后收到亚马逊的邮件要求他补充新的信息,那就说明亚马逊认为卖家申诉中的计划书的可操作性不高。如果卖家的申诉没有通过,卖家们需要确实的重视起来,亚马逊可不会接受三五次的卖家申诉,多次不成功的申诉可能导致账号被封禁。
误区四:如果一个账号在申诉成功后再次被冻结,那么会被自动永久封禁。
这个错误印象是如何而来的已经无从考证,但事实是,只要卖家的两次账号冻结之间的间隔不是特别短,或者是因为同样的问题被多次冻结账号,是不会出现永久封禁的。尽管多次被冻结的卖家在恢复账号的道路上的确更坎坷一些,但绝对不是毫无可能的。但是一旦账号被永久封禁,虽然也有恢复的可能,但那可能性就相当渺茫了。
误区五:竞争对手们出阴招导致诚实的卖家账号被冻结
首先应该说,这种情况的确会发生,一些恶意卖家会购入竞争对手的商品,然后以“缺陷品”、“盗版货”、“内容缺失”、“货不对板”之类的理由退货,这些关键词都可能触发机器人的判定点,然后就可能导致卖家出现账号问题。但是,这种情况其实很少发生,因为对于任何卖家来说,采取这样的手段都是要承担巨大风险的,一旦被亚马逊发现,结局往往是被封禁账号。不过如果卖家能确定投诉是竞争对手的恶意行为,也可以向亚马逊提供证据并发起申诉要求调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