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外贸家庭出身的孩子,看到题目说“外贸行业是今年最难的行业”,我不禁嗤之以鼻:难道外贸行业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不都是当年最难行业吗?

由于父母在2018年左右离开了外贸行业,所以今年外贸行业的真实情况如何我并不清楚,但是想必外贸人们也一定很困难地经营着。

本篇回答以2020年为分割线,2020年以前以家里亲身经历的情况为叙述讲外贸行业的历史和发展,2020年以数据和各类新闻报道外贸行业在今年整个年情当中的起伏发展做一些观点分析。

以下是目录~

1.我国外贸行业的源起
2.加入WTO的红利
3.金融危机的转折点
4.2020年的外贸行业为什么爆发了?
5.未来外贸行业该怎么走?


1.我国外贸行业的源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独立外贸体系,在此之前都是受制于外国列强的。次年,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的实施细则,这个举措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基础。

到了1957年,对私营进出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格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政企合一的外贸体制。

注意,这里用的是“国营外贸专业公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企,一直到中国加入WTO后(这个历史事件后续会讲)加入外贸行业的都鲜有中小企业的存在。插句题外话,在90年代,能够加入外贸的国企是非常“威”、非常吃香的一件事情。外贸行业的地位在当时可见一斑。

同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在1957年春天像春雷一般在广州炸响。第一届为期两个月的“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办。当时的人们都对“出口商品展览”这个词感到十分新鲜,一时间人头涌涌。

1957年广交会的会址——广州中苏友好大厦

作为一年两度的进出口展商会,广交会是我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每年两届广交会给广州带来60多亿元的收入。它直接成为了我国外贸出口的晴雨表。

广交会的重要性对外贸人而言实在是不言而喻。以我母亲的经历为例,在她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参加广交会是每年的必备项目,尽管建立产品的网站也是开拓新客户的手段之一,但这远远不及在广交会结识的客户来得直接。每次参展结束,她都能拿着厚厚的一打名片回来。

2.加入WTO的红利

父母总说我的出生给他们带来了滚滚财富,小时候我一直不懂这句话,总觉得这也太唯心主义了。直到上学后上历史课,才知道在2001年那年,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总是人山人海的广交会

千禧年的时候,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还是很低廉的,再加上WTO给的流量红利以及各种贸易政策支持,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时候的外贸人简直就是“飞在风口上的猪”!

很多老板在那个时候,争先恐后地在珠三角开代工厂招人,工厂基本每天都在加班,外贸人闭着眼都在赚钱。1978年-2007年间,我国的出口平均率达到18.1%,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六年的平均增长速度直接达到了28.8%!

3.金融危机的转折点

一个行业有它的繁盛期,必然有它的衰落期,对于外贸行业来说,如果它的爆发期是在加入WTO以后,那么它的衰落转折点就是在金融危机以后。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金融危机加深了各国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产业和减少失业,采取了大量的贸易保护措施,使我国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品直接受挫。同时世界市场需求缩小,各个国家内GDP增速放缓,人均消费水平和购买力下降。大家都没钱了,谁还买我们出口的东西呢?

那个时候最记得的就是父母会经常讨论自己以前合作的哪些工厂还在,哪些又倒闭了,哪些还在苟延残喘。

为什么要说这个点呢?为适应有较高开放性的市场要求,我国在2005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使得我国人民币的升值速度逐步加快。

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人民币对美元的整体升值也是有史以来最快。当时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与一些东南亚国家相比更贵了,于是,很多老板为了节省资金,把代工厂迁到越南等地,珠三角本地的工厂因为没有订单就直接破产倒闭。

上世纪90年代家里经手的外贸工艺品库存

那个时候出口贸易的都是什么?都是低成本、低价格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啊!纺织服装、鞋帽类直接占到了我国所有进出口外贸行业类目中的40.9%!人力成本的提高直接削弱了价格优势,最终影响结果就是大量中小企业倒闭。

以父母的亲述为例,这些外贸产品设计可能还不是我们自己中国人设计的,因为要符合外国人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以一双婴儿鞋为例,前期基本都是外国设计师设计图案、后期再由本地的工厂女工加工批量生产。

这也就直接决定了,在外贸的产品上我们完全没有技术壁垒,在生产上我们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一旦有比我们更便宜的劳动力,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靠人力生产吃饭的代工厂们。

4.2020年的外贸行业为什么爆发了?

回到题目,2020年各个行业都很困难,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相同的影响因素是国外的购买力水平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加强、人民币汇率走高等,不同的是与全球相比,在其他国家还在饱受缺乏医疗物资的折磨时,我们的经济恢复战早早打响,海外疫情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出口需求,这使得我们在医疗防疫物资出口保持增长态势。

为帮助一些外贸企业渡过危机,各省份纷纷出台关于出口转内销的内循环经济的针对性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助力外贸企业渡过危机。

例如,开展了60多年的广交会,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直接改在了线上,开始了为期10天的线上展会直播。这在以前是远远想不到的。

内循环经济的提出,更是让外贸人们纷纷把策略改成“出口转内销”。

或许是“宅经济”点醒了处于销售困境的外贸人。根据一份2020年对外贸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去“参加展览”始终在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主要方式中占据第1名的位置,但在2020年调查中,这一地位被“电子商务平台”方式撼动,跨境电商成为外贸新增长点,例如使用速卖通网站等。

这说明外贸人开始找寻新的出路,开始学会从互联网电商与自身产品结合,毕竟国内消费力强大,出口产品转内销可以帮助化解滞留的货物。

5.未来外贸行业会怎么走?

尽管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在大力推行“内循环经济”的模式,但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想要长远地发展,就必须要走全球化贸易的道路。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外贸行业只依赖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得不到长远的发展的。对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出口企业发展内销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促进对外贸易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要持续打造自有品牌,才能赋能国际竞争力;而对于生产高端技术的企业,则更应该作为中国贸易的主要产业“走出去”。

还是以家中亲历的外贸行业为例。大概是13-14年那会,母亲的公司也开始尝试“出口转内销”,找国内的一家大品牌合作,将赛道从“婴儿鞋”改向“运动鞋”。

没想到,拿到样品的我顿时就感觉“吃不消”。从前做外贸的大企业,居然做起了山寨的莆田鞋!(你们可以自行想象平日见到的丑陋的运动鞋版型就好了……)最后意料之内的,鞋子的销量并不太高。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出口转内销不失为外贸企业自救的一种思路,但是市场回到国内,却不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版型设计,只是走抄袭名牌产品的老路子,无疑是把企业的发展道路陷入更深的泥潭中。

再举中美贸易的例子。从本质上看,中美贸易旧秩序实际上是“互补型贸易”,即中国售卖低端廉价产品给美国、美国售卖高端技术给中国。这也难怪为什么美国经常拿“中国制造”当成梗而感到忿忿不平,因为拥有庞大消费人口的中国,实际上给美国带来的收益是不高的,这让美国觉得自己在贸易合作上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但是在美日贸易中,美国掌握了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算法,日本掌握了飞机发动机、光学精密仪器。美国有机器人、变速箱,日本也有。如此便会相互卡脖子,自然不会卡对方的脖子。当然本质上还是双方国家拥有带来高收益的高新技术,从而做到了技术要素流动的畅通。

疫情带来的医疗产品出口红利是暂时的,过去靠贴牌生产就能轻松获取贸易红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外贸企业只有自己有了核心技术或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与人较量,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即“重叠型贸易”,也就是美国向中国输入技术要素,中国也要向美国输入高端要素。



回到题目,分析完爆发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看出外贸出口的爆发可能只是暂时的,没有行业可以单纯靠政策扶持而长久地走下去,未来的道路要怎么走,需要每个外贸人自己挖掘。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在出口贸易市场上,我们才能有话语权。

简单来说自己不算真正的外贸人,可是我的家庭真真正正地经历过外贸行业的黄金十年。对于本回答外贸行业未来发展的观点,结合评论下方一些朋友的回复,我的建议看上去的确会有点"空而泛""不接地气"。

但是真的不切实际吗?如果不切实际,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大力发展芯片等高端科技行业?因为我们真的不想再被人一直卡脖子了啊。

如果走老路有用,外贸行业的低迷也不会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还在持续。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50708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