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运营中,不论是前期选品,还是后期广告推广,竞品调研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竞品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有了解清楚“别人是怎么卖的”“为什么能卖得好”,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方向、做出差异。
那么,分析竞品到底该看哪些关键数据?有没有什么工具能高效、系统地完成这件事?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给大家详细拆解下——
一、为什么要做竞品数据调研?
很多新手卖家在选品或上新时,常常凭直觉、看感觉来判断产品是否值得做。这样做的风险其实非常大。真正系统的做法,是通过数据来判断市场竞争强度、利润空间、用户需求等,而这些信息就藏在竞品数据里。
我们分析得越深入,对竞品的了解就越清晰,对市场的把控就越精准。最终,无论是选品的成功率,还是后续的推广策略,都会更有把握。
二、竞品调研要看哪些关键数据?
日常我们主要关注以下这些方面的数据:
历史价格走势:涨还是跌?价格战卷得厉不厉害?
评分数量增长情况:是否使用了违规手段刷评?
各变体销量情况:哪个颜色/型号卖得好?是否存在爆款变体?
Review星级/内容:用户最关心什么问题?有哪些痛点?
广告投放节奏:什么时候开始打广告?是否有断档?
大类/小类排名变化:是否在热销期?有无断货、爆单?
这些数据,前台页面是看不到的,很多工具也只能看到片段信息。
三、实操:用卖家精灵网页插件分析竞品
过去我是用 Keepa 插件来查看竞品的价格历史,但它很多高级功能是收费的,而且信息也不够全面。
现在我改用【卖家精灵网页版插件】+【Keepa AI深度解读功能】,这套组合是完全免费的,可以查看非常详细的竞品数据,还能一键生成可视化报告,非常适合系统性分析。
我们以一个具体 ASIN 示例为例(如下图所示):
1. 价格走势 vs 市场竞争
首先我会看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价格变化。比如价格是越来越低,还是保持稳定甚至上涨。
如果看到整体价格大幅下跌,那基本说明这个类目竞争已经白热化,很多卖家在无底线价格战,哪怕有加税,也没涨价信号,这类目利润空间很可能已经被榨干,不建议新卖家轻易进入。
相反,如果看到价格稳中有升,销量又不错,那说明市场没有一味地卷价格,反而可能是产品本身的设计/卖点获得了用户认可,这时候可以重点去分析:
产品差异化在哪?
Review里用户喜欢什么?
是否能借鉴到我们自己的产品设计中?
2. 大类 & 小类排名变化
卖家精灵的插件可以直接查看该ASIN的大类排名、小类排名随时间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趋势线”来判断这款产品的市场热度和表现力。
如果某段时间排名暴涨,可能是广告加码、某个节日促销、榜单推荐等;如果暴跌,可能是断货、差评爆发或被下架。
这对我们做市场节奏判断和爆单节点分析非常有帮助。
3. 评分增长 & 销量对比
当你看到某款产品评分从几百快速飙升到几千,但销量曲线并没有明显变化,就要警惕是不是有违规刷评行为。
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推同类产品时,就不能用正常节奏去对标对手的转化率,因为它的数据可能被“注水”了。
四、从广告节奏看推广逻辑
卖家精灵插件还能看到某个产品的广告投放情况,比如什么时间段增加了投放,是否有大规模广告断档等。
结合 listing 修改时间,还可以判断这个竞品在什么时间做了内容优化,广告和优化是不是配合推进的。
对我们自己做推广节奏安排、判断类目淡旺季,是一个很实用的参考。
五、总结:竞品调研是一项长期工作,但回报极高
很多时候,我们的差异化开发、卖点设计,甚至广告策略,都是从对竞品的深入理解开始的。
对于中小卖家来说,研究竞品,是成本最低、效果最稳的学习方式。你不需要试错,也不需要烧很多广告预算,通过系统拆解竞品,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对某个类目不熟,建议可以先从 Top10竞品的 Keepa 报告、卖家精灵插件数据开始分析,一步步掌握市场趋势、消费者偏好、竞争格局,再决定是否切入。
文章来源公众号:跨境视频cici,每日更新跨境新资讯!领取亚马逊运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