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发展浪潮势不可挡。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一如既往地聚集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倾力打造数字金融盛会,全方位呈现金融创新的未来动能,引导金融科技新风向。多家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从不同维度展示了创新金融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
金融服务展馆外,一场场重磅论坛也给予金融科技高度关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智慧金融等为核心的金融科技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金融业的传统模式和发展。
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科技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和潮流,传统金融必将迎来大变局。
1
银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相继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和《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全面提出金融机构数字化的原则、框架与目标,这些政策规划和监管意见的密集发布,也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工银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雷在2022服贸会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上表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金融行业在数字技术应用中的转型应走在前列,因为自身的产品创新、自身渠道拓展扩展和风险管控的要求,都必须优先使用新的数字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
当前,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竞争已日益白热化。“在数字化时代,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服务行业,要融入数字经济浪潮,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定位、目标和实施路径。”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孟茜认为,银行在融入数字经济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好三重的作用:
一是要发挥银行自身科技实力和服务场景丰富多元的优势,加快全领域、全条线的数字化转型,进而连接和融入产业生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快实现产业数字化。
二是要发挥国家科技自主的“试验田”作用。与数字产业企业进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试点创新应用,促进相关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的使用。
三是要发挥金融的资金融通作用,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力量,支持数字产业化。
围绕数字化转型,孟茜称,对任何一家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都绝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事情,而是一场涉及全行上下经营管理理念和业务拓展模式的深层次变革。
原来的单一条线或者单一部门无论是从职能职责还是专业能力、人才储备来说,都很难独立推进全行的数字化转型。
谈及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难点,杨雷提出,一方面,监管政策持续迭代升级,金融同业自身的业务、产品、管理流程都必须持续升级以确保满足监管要求;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是对银行全业务、全体系、全流程的整体升级迭代,这个过程中整个技术架构体系应该如何跟上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要,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判断和规划。
2
数字技术呈现“百花齐放”应用格局
当前,科技创新代际周期大幅缩短,各类数字技术呈现“百花齐放”的应用格局。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测试的创新项目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共有167个创新项目纳入测试范围,90%以上的项目应用2种及以上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涉及小微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保险服务、支付转账等众多领域。
金融机构如何完成数字转型,由哪些关键要素驱动去拓展?
博彦科技金融事业群副总裁龙明超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行业在信息技术设施及工具方面需要加强,主要体现在应探索一些云部署、云架构的方案,要提高快速敏捷的移动开发能力,要引入智能化的一些应用。
此外,还需要改善与提高组织管理与协作,包括内部的沟通、建立协同化的组织体系、打造高效办公协同环境。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从移动开发平台、运营管理、移动营销、移动安全、业务中台、移动分析、移动展业、普惠金融到自动化测试工具到的一站式移动智能解决方案和服务,赋能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升级。”龙明超表示。
《规划》中明确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产业金融和科技金融四个重要方向。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金融系统部总经理陈林表示,围绕这四个方向,华为依托分布式改造的新核心、数据智能升级的新智能以及场景交互升级的新链接作为三新的科技主线,支撑传统业务演进以及新业务创新,实现对公和对私业务从稳态向敏态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速多变的技术发展形势下,如何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迷惑,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是摆在广大从业机构特别是中小机构面前的现实挑战。
对此,李东荣谈到,广大从业机构应准确把握金融规律和技术发展规律,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综合实际业务场景、交易规模等深入研判新技术的适用性、安全性和供应链稳定性,科学选择应用相对成熟可控、稳定高效的技术,不搞“盲目追新求变”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
同时,建立完善金融科技应用试错、容错、查错、纠错机制,完善风险拨备资金、保险计划、运行监控、应急处置等安全保障措施,有效防范新技术自身风险与应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