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货物的贸易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人民币),比2018年增长3.4%。海关发布了2019年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情况,其中,进口14.31万亿元,增长1.6%;出口17.23万亿元,增长5%;贸易顺差为2.92万亿元,扩大了25.4%。
六个特点
海关总署用“总体平稳、稳中提质”形容,并指出了六大特点:
1.规模逐渐攀升;
2.东盟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增长8%;
3.民企成为出口主体,其中增长11.4%,占据42.7%,外资、国企分别占39.9%、16.9%;
4.企业贸易结构优化,一般贸易额增5.6%;
5.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
6.商品进口增加。
这六大特点表示,我国的外贸总体形势远比预想的好,全球新冠疫情并非是全局性的,而且民企贸易活力明显增强,进出口竞争力加大,表明了我国第一工业大国的地位。
根据中国海关贸易数据,今年1-6月,整车出口约为44万辆,同比去年下降23.6%,出口金额67.4亿美元,同比下降11.9%,零部件出口额238.89亿美元,同比下降19%。
汽车制造业作为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单一制造业,其进出口格局与整体贸易保持一致。其中零部件在国内及出口竞争力,高于整车。
在2019年复杂贸易形势下,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推进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形成全球一流的制造体系,形成了大规模出口的产业基础。但整车出口全年只有107万辆,占据产量的3.8%,而日德意韩出口量均超过产量的45%(美国占据17.1%)。除了市场规模因素,中国的制造业实力与出口规模不匹配。
不过,变化已经发生,零部件正走在整车前面。2018年国内零部件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13%。2019年6月,美国第三方机构发布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有7家企业入围,居第4位。
根据中国海关贸易数据,今年1-6月,整车出口约为44万辆,同比去年下降23.6%,出口金额67.4亿美元,同比下降11.9%,零部件出口额238.89亿美元,同比下降19%。
整车出口寄望“一带一路”
中国品牌汽车与跨国品牌竞争的能力仍有待于提高。国际品牌咨询机构发布的2019年全球品牌百强榜,汽车行业有14个品牌上榜,没有中国车企。
中国官方积极促进中国企业对外贸发展。截至2019年7月底,已经有136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汽车消费处于初级阶段,需求层次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2019年,进口仍是大多数中高端车型的主要来源渠道。50万元以上车辆仍以进口品牌为主。
疫情对零部件出口的影响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167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16.3%。在全面复工复产之后,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将迎来新一轮挑战。
由于欧洲汽车整车销量下滑,中国零部件配套出口欧洲市场会受较大影响,但是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随着欧洲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会迎来更多的出口机会。
疫情也导致欧洲整车厂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安全,短时间内全球化采购的方向不会改变,但是会越来越重视欧洲本土采购,企业需提前规划国际化战略和在欧洲设立必要的供应链设施。欧洲后市场恢复较快,中国供应商有在欧洲市场扩大份额的机会,但前提是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质量、了解市场法规、建立本土专业的销售团队以及合作网络等方面。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场机遇
1.战略:收购、合并当地企业的较好时机,以多样的合作形式进入当地市场,并加强完成当地法规和规划及相关商务认证等可以帮助中企更好展开在当地的业务。
2.营销:欧洲后市场汽车配件销售正加速“电商化”,这对有着丰富经验的国内企业来讲,是线上获客、线上成交及服务的良好机会。
3.产品: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相关、网联产品获得越来越多欧洲汽车后市场企业的重视。例如雷达,辅助驾驶,远程诊断,大数据分析等这些产品也将是国内后市场企业的机会。
随着全球贸易关系的缓和,2020年全球企业贸易将复苏,中国汽车出口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2020年我国汽车和零部件贸易出口,不会有出于意料地增长。而且,仍将呈现零部件贸易增速大于整车的格局。中国的汽车产业走出去,仍需保持耐心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