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不断发展壮大,尤其在我国,更令人瞩目,但这种迅速崛起的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的漏洞也在不断被放大,比如吸引不少业内人士目光的知识产权问题。
作为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知识产权能够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供竞争优势,是国际间进行竞争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也是确保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焦点和关键因素。
相对于知识产权创造的突飞猛进和知识产权运用的稳步发展,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仍不令人满意。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落地难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侵权成本低
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主要源自于获取知识产权信息的成本、生产经营成本、违法成本。
关于获取知识产权的成本,在除了商业秘密信息外,其他类型知识产权所保护的信息都是公开的,侵权人很容易就能获取并利用该信息。
关于生产经营成本,侵权人可以直接利用他人知识产权,通过获取研发成本、推广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信息,就能节省自身的研发成本。并且知识产权人率先进入市场获得商业成功后,侵权人再后进市场时能免去商业推广成本,降低失败风险。
关于违法成本,与其他财产相比,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发现和鉴定侵权行为时极为困难,并且也难以发现。即使最终判定侵权行为进行赔偿,可能赔偿金额远比不上因侵权获利的金额。因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颇为复杂,最终赔偿金额不可能与权利人实际损失相符。
维权成本高
维权成本包含发现侵权的成本、认定和制止侵权行为的成本等。因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权利人在维权时需要付出较多的调查取证成本和法律服务成本等。
特别是在美国,在诉讼标的额在1000万到2500万美元的专利案件中,从起诉到调查取证结束的平均费用为190万美元,从起诉到结案的平均费用(包括律师费、法院程序相关费用、专家证人费用等)为310万美元。
但是在中国,据有关统计,中国法院专利审判中权利人支出的全部费用(案件受理费、保全费、律师费及其他支出)的平均金额不足一万元人民币。与美国的百万美元诉讼支出相比,在中国的维权成本相对较低。
政策落地难
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涉及各行各业,贯穿于创造、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各个环节。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管理部门很多,但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政策和管理之间不衔接,无法统一,导致最终相关政策难以落地实施。
由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缺少沟通渠道,不能及时协调处理有关事件,未能提高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最终造成损失。
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是签约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现有的有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由于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和形成的,因而侧重点是保护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进行技术垄断追求高额利润,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
知识产权存在这么多问题,要如何解决呢,在下一期我们会对此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