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到底还有没有前途?

今天我想结合公司去年10月到中国台湾越南的出差经历,来详细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假如大家的从业时间足够长,应该会知道,国际贸易的发展,基本经历过如下几个阶段:

1、本土生产和本土贸易阶段。

2、跨国生产和本土贸易阶段。

3、跨国生产和跨国贸易阶段。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美国的客户A,最一开始是通过美国的贸易商B,跟美国当地的工厂采购的,这是第一个阶段

可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或者海外制造业(尤其是中国)的逐渐发展,在美国本土生产已经逐渐失去竞争力,于是B开始跑来中国寻求新的供应商,此时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堪称国际贸易的黄金时期,有着一大批的贸易商涌现,最出名的当属美国迈阿密和中国香港,尤其是香港,直至今日我依然对那些在香港的印度贸易商们印象非常深刻。

但是渐渐地,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这一批纯粹依靠信息不对称挣钱的本土贸易商们渐渐被越过,海外客商开始和中国的贸易商和工厂们直接成交,此时自然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基本上是一个不断压缩中间渠道,不断往供应链上游攀爬的过程。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买家来说,渐渐地出现了两个问题:

01

越是供应链上游,越是离终端遥远,就会越发缺少市场思维,最终能够给予的往往就只有价格。

譬如原本中间商可以提供OA 60天的,但直接和工厂的成交,对方却死活只接受T/T before shipment;

譬如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原本的中间商接受直接退货,但工厂却说“我已经给了你免费易损件了,退货不可能”

于是对于买家来说,在获取价格的同时往往意味着牺牲其他的东西,于是就对于价格更加看重,压得更紧。

02

攀爬到一定程度之后,发现几乎已经爬到头了,但降本的压力却每年都在,这该怎么办?

举个简单的例子,几年前我们公司有个供应商算是“三道贩子”,他的供应商的供应商才是源头工厂;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和源厂确立合作关系之后,成本有了很大幅度的下滑,之后就进入了瓶颈期,很难再继续往下走了,但市场的竞争压力却又持续存在,逼得供应商不得不每年让利,最终让无可让陷入僵局。

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对于买家来说:

1、保留一部分能够在中间产生增值作用的贸易商。

2、考虑在其余国家或者地区寻求成本更低的选项。

譬如我们公司去台湾和越南就是这个原因。

一来因为这些地方和美国的关税确实比中国出口的更低,甚至是零关税;

二来是某些产品上,这些地方的FOB成本甚至比国内还要低了。

想象一下:FOB价格低10%,关税再低25%,这里面的35%差额,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弥补的。

这也是许多国际贸易从业者会觉得现在的外贸做不下去的原因。

他们认为现在简直就是“内忧外患”,内有各个工厂的同质化竞争,外有越南印度虎视眈眈,觉得现在外贸没有前途,做不下去了。

但是各位,请来回忆一下我在之前精华文章《身为贸易公司,我活得比工厂更滋润。》中的一句话:

“真正的新贸易公司绝对不会是传统认知中的“倒爷”和“搬运工”这种靠信息不对称挣钱的企业,他承载的应该是全球供应链的组织者甚至设计者的职能

意思也就是说:你为什么就非得Made in China,非得从中国出口呢?我们为什么不能也跨越到跨国生产和跨国贸易的阶段?

就算你是工厂,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大家都说了好几十年自己是“工贸一体公司”,为什么这个“贸”的来源,不能够是中国大陆之外的国家/地区呢?

毕竟几乎所有中国大陆之外的地方,他们的竞争优势仍然是有很大缺陷的。

就好像台湾,自动化程度高的产品他们可能确实比中国大陆更有成本优势,但只要产品的生产流程上有一点人工的介入,都会带来成本的飞速上升;

至于越南,由于配套的缺失,自身采购能力又有局限,导致了他们往往只能够生产组装一部分自己最擅长和最多订单的产品型号;

这就意味着:对于中国大陆之外的国家/地区,产品多样性是最大的软肋。

但是对于海外客户来说,具备分散采购能力的企业又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他们根本就不具备A从大陆采购,B从台湾采购,C从越南采购....的能力;

这就意味着:你完全可以把客户的所有订单接下来,然后把各自擅长的产品型号分发到不同的地方去生产啊,难道非得自己去其他地方建厂不可吗?

贸易是制造的前提,贸易做好了再去考虑建厂的事情也不迟。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会发现,自己其实代替了过往那些贸易公司的职能,而且说不定能够比他们做得更好。

那些大陆之外的工厂们,也从来不应该是你的竞争对手,而应该是你的合作伙伴,你的供应商。

实体行业作为所有行业的基石,是不可能消失的,顶多只会发生迁移,而且只要有相对成本差异的存在,就必然会发生贸易。

尤其是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贸易会越来越多朝着国际贸易的方向前行,看到这,你还会觉得外贸没有前途吗?

当你的视角和高度能够从“外贸出口”和“中国制造脱离出来,真正从一个“全球贸易”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当前所做的工作时;

你就会发现:国际贸易,真的是一份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

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工作内容罢了。

综合如上,这也是我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国际贸易最后一道风口”的原因;

谁能够真正掌握供应链,谁就掌握了全球贸易未来十年的主动权。

最后,关于这个话题我还可以延伸出很多内容,感兴趣的,先转发一个呗。

微信公众号:丹牛。

知识分享8年,已经输出了超过500万字文章,码字不易,假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

关于国际贸易的深度思考,更多地会以碎片化的形式,更新在“门徒圆桌”知识星球。

迄今为止,我已经在上面积累了150万+字的精华文章,详细解答了近400个外贸商业案例

目前星球已经聚集了1600+外贸精英,假如你喜欢我的文字,还请多多支持。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64479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