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自由贸易区发展背景
“我们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李克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自贸区发展方兴未艾,中国需要融入世界潮流,参与贸易规则、标准和格局的制定。
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发展已经经历了从1990至2020的30个年头,中国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也是以贸易自由化为愿景反复试验和摸索适合中国贸易和国家情况的贸易和监管方式的过程。
在2013年7月3日,李克强总理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及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8平方公里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公布20余项政策,国家战略正式开始实施。
2020年5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成为我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6月2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和《关于促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与创新发展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自由”在哪?
· 新业务
临港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上海其他保税区的业务内容比较:
· 新制度
新片区的八项制度创新:
- 科橘专家解读:
五项自由+一项便利+两项制度,强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财、物”的自由。
真正开始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真正内核:
“贸易便利化→贸易自由化”
· 实际落地的监管政策
“
一线进出境径予放行
一线可在区内检疫
二线进出口单侧申报
区内不设账册
实施特殊的统计方式
区内自由流转
区间流转单侧申报
”
- 科橘专家解读:
临港新片区的监管政策,比起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更加落地、更加革新。
区内不设账册,如何进行监管?上述监管方式大半都是因为不设账册引申的改革创新。
海关不对区内流通的货物进行“过度监管”,临港向真正的自由贸易港迈进了一步。
即使海关不设账册,建议企业自行按照金关的标准,进行内部账册管理,选择如科橘TOP系统的专业系统进行特殊监管区域业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