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征关税后,外贸人有受到影响吗”的帖子下,都是大家的血泪。
哪些产品受影响最大?
越依赖美国市场,受到的影响越大。下图是2024年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重排行表(单位:万元)。
可以看到,对美国依赖较大的商品有:
● 67章 加工羽毛及制品;人造花;人发制品
● 95章 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其零附件
● 24章 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
● 63章 其他纺织制品;成套物品;旧纺织品
● 94章 家具;寝具等;灯具;活动房
● 61章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商品可替代性越强,受到的影响越大。下图是2024年对美出口商品排行表(单位:万元)。
2024年,对美出口前几名是:
● 85章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
● 84章 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
● 94章 家具;寝具等;灯具;活动房
● 95章 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其零附件
● 39章 塑料及其制品
● 61章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 87章 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
中国出口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传统商品,其不可替代性并不强。制造业出口的普遍毛利润在15%到20%之间,一旦加税,大量供应商立马歇菜。
那么,在美国如此咄咄逼人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商可以如何应对?各有何优缺点?
1. 开发可替代市场
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5246.6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4.7%。
并且,美国客户很受欢迎:质量要求较高,注重品质且付款及时、采购量大且返单多、商业合作专业度高。
对美出口受阻后,哪些市场可以吃下这些份额?
(2005-2024年 各地区在中国出口金额中的占比变化图)
上图是各个地区在中国出口金额中的占比变化图,可以看到:
●美国占比显著下降,欧盟、日本占比稳中有降,英国、韩国占比保持稳定;
●东盟占比快速攀升,跃居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拉丁美洲占比缓慢增长,非洲占比低但增速快。
欧、日、韩客户的质量普遍较高,但已经属于红海市场。所以,想要寻求新的增量,还是要看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这些国家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和消费升级时期,消费潜力大。
不过,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想要开发一个全新的市场,难度不小,尤其是美国和新兴市场对产品种类、质量和价格上的要求差距不小。
2. 出国建厂
美国加征关税后,还有一种手段也常常被提及——海外建厂。
2023年,中国境内投资者设立境外制造业企业9346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73.4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2834亿美元。
(2005-2023年 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流量 单位:亿美元)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3年,制造业的对外投资主要流向汽车制造、其他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医药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金属制品、专用设备制造等。
东南亚和北美是企业海外建厂的首要选择。东南亚以成本、供应链和政策优势成为 “亚洲制造中心”,北美则以市场、技术和自贸协定构建“近岸经济圈”。两者分别满足企业降低成本、贴近消费市场、规避贸易风险的核心诉求。
但是,现在出海建厂,需要格外慎重!!!
一方面,美国带来政策上的不确定性。今天你为了绕过关税去越南开厂,明天特朗普可能就提高东南亚关税,当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另一方面,现在海外建厂成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低。东南亚人工便宜,但是效率较低;大量企业外迁,导致土地成本上涨;供应链不完善,基础设施差;当地营商环境差,各项打点不少。
3. 守住底线,提高产品不可替代性
沃尔玛、开市客等美国零售商为维持低价策略,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中国供应商,要求降价10%。
要知道,这种大型客户,中国供应商平均利润率不足5%,10%的降价要求直接突破生存红线。中国商务部约谈了沃尔玛。
不少外贸人也发出呼吁:团结一致,守住底线,拒绝降价,拒绝内卷,降低关税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很大一部分产品不是不可替代的。一旦成本上升,客户直接转向了其他国家。因此,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还是提高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举个例子,被美国制裁7年后,大疆更火了。为什么?因为它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在全球专利申请数量超8700件,全球授权专利超3000件,形成高度技术壁垒。
提高不可替代性这条路很难,但是一旦有了成果,供应商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4. 转口贸易
这是最简单也最容易想到的一条,之前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可以在我的主页查看。之所以不详细阐述,是因为纯粹转出口在美国的围追堵截下,只会越来越难走。而加工转口贸易,详见第二点。
各位小伙伴,你的实际感受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