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印度客户,外贸人间流传着“渣男十二字经”:不主动、不拒绝、不承认、先给钱甚至延伸出一张梗图:

印度是一个评价两极分化的国家。

● 说起印度,有人侃侃而谈:人口大国、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发展迅速,下一个中国

● 谈及和印度买家做生意,十个外贸人九个扶额。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文末附有最新的中国对印出口榜单,记得看到最后哦~

一、永远追求cheapest price

外贸人August诉苦,和印度客户合作简直像被扒了层皮“他又来给我说别人的报价便宜了一毛钱,他的量如果真能拿到这个价格,只能说同行比较喜欢做慈善!那他去找别人吧。”

August已经和这个客户讨价还价很久了。对方非常能聊,应该是问了所有能找到的供应商,挨个磨价格。真的是“磨”,5分钱5分钱地砍价,一步步试探。

August绝对不是个例,做这个市场的朋友都知道,大多数印度买家只认价格,产品质量倒是其次,更遑论对供应商有品牌忠诚度

在印地语中,这叫做“Paisa Vasool”(物有所值),意思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已经花费的钱,获得满足感,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乐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印度人喜欢“反复试探 得寸进尺”的原因。

除了反复砍价,恨不得拿到原材料成本价外,还有一些常见套路。

● 虚报订单量压价。张口就是“我要买三万个”,报价后变成了“这个价格先卖我100个试试水”。

● 占小便宜 。社媒平台有个提问:为什么印度人总能很坦然地向别人索要东西?有拿大单吊你,要求免费样品还要你掏运费的;有还没成单,就要求报销酒店机票的;有张口就要商业机密,想踢开供应商自己做的。

● 售后找茬要赔偿“上次的中间商交钱可爽快了。交货后,各种挑剔细节。告诉他可以远程调试机器,就是不配合,只想要赔偿。最后把终端客户逼急了,直接找到我们,两个小时就调试好了。”

二、全款没到账,什么都是空谈

先讲个有名的小故事。

2007年,沃达丰计划收购一家印度电信公司的母公司,因其母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按当时印度法律可免税。

在试图强行收税失败后,印度议会现改《所得税法》,要求间接转让印度公司股权也要纳税,还打破了“法不及溯往”的常识,专门规定可向前追溯50年,罚款从20亿升至50亿美元

以前的我要遵循现在的法律?沃达丰自然不服气,官司从2007年打到2020年,从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打到国际仲裁。最后,企业虽然赢了,但也损失惨重。

印度有个绰号叫“外资坟场”,从外国的沃尔玛、可口可乐、亚马逊、诺基亚、三星、凯恩能源,到中国的OPPO、华为、小米,通通经历过“先养肥再下手”。

政府层面尚且如此操作,更遑论普通印度商人呢?国际巨头尚且吃亏,更何况普通中国外贸商人呢?

部分印度人,在不讲信用方面,非常讲信用

小编总结了一些血泪教训:

● 即使签字画了押的合同,也能从一些条款中找出点麻烦,以此要求增加附加条款

● 付款总是不按规定期限,问就是遥遥无期的tomorrow,逼急了不回消息就硬拖。

● 2018年做过一个印度客户,发货了说不要了,一个柜的货全废了,库存到现在还没消化掉。

● 货都到印度港口了,客户突然要求降价20%,不降价就弃货。都是订制品,只能捏着鼻子认栽。

● 遇到一个印度客户,每次都收到全款,以为自己走运了。结果建立信任后,来了一把大的,要求提前发货,收货后就翻脸,差点赔掉底裤

小编重申一下,此文并不涉及任何歧视,所有案例均来自外贸人真实分享。一个国家总有优质客户,一定有人在印度赚到了钱,只是记得坚守原则:要低价量就要大,做定制收够定金,发货前付清全款

最后,附上“1-10月,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TOP20榜单”。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74240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