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IGN SERVICE瑞士蓝标认证服务指南-在线申请证书
BLUESIGN SERVICE
第二层级制造商和第三级原材料生产商等上游业务被认为是与品牌相关的能源密集型上游经营活动,其次是运输和物流。提高能源效率、逐步淘汰煤炭和/或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是实现现场能源生产和使用、材料生产和加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和制造浪费以及服装制造脱碳的重要杠杆。
品牌的供应商评审和征选体系应包括传统参数,如财务、交货时间、产量、可靠性或质量,也应包括环境参数,例如:能源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如前所述,但不是唯一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从上游活动收集相关信息并将其简化记录在合适的数据库中,以用于做关键决策。与愿意优化改革并拥有 CIP 的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并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将促进这一过程。
品牌可以对减排做出的主要直接贡献是包括寻找利用可持续设计的新方法,增加服装租赁、转售或维修以促进循环再用的商业模式;改善他们的材料组合;选择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的首选材料;增加可持续交通的使用;改进包装(使用可回收和更轻的材料);零售运营的脱碳;降低退单;并减少生产过剩。
根据 2015 年《巴黎协定》,195 个国家承诺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远低于2.0°C之下(相比工业革命前水平) ,并争取限制在比工业革命前水平高出1.5°C的目标。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发布了一份报告,提供证据表明将升温限制在1.5°C 以下,将显著减少气候影响,包括干旱、海平面上升、洪水和极端高温。
这种雄心壮志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减少温室气体 (GHG) 排放,从而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
根据全球时尚议程和麦肯锡的一份联合报告,2018 年时尚行业贡献了约 21 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4.0%。超过 70% 的全球服装和鞋类价值链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多来自上游活动,例如材料生产和加工,即所谓的产业链第二层级(纺织品制造商)和第三层级(纱线制造)的供应商。剩下的 30% 是在物流、包装、零售、产品使用全周期等下游活动中产生的。
以下章节内容,各种排放类别将使用“GHG Protocol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标准” 来进行定义:
范围 1 排放(直接排放)
范围 1 排放是由组织直接控制或拥有来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即与现场固定燃料燃烧或移动燃料燃烧(车辆)相关的排放。
范围 2 排放(间接排放)
范围 2 排放是组织外购的电力、蒸汽、热量或冷却相关的能源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尽管范围 2 排放实际发生在产生温室气体的生产场所中,但它们也被列于组织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清单中,因为这也是组织能源使用的结果。
范围 3 排放(间接排放)
范围 3 排放是组织价值链中所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排放是由非组织直接拥有或控制的资产和服务活动所产生的,但这也是受组织间接影响的结果。范围 3 排放总共包括 15 个类别,不包括组织在范围1和2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