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用好了海关数据表现在两个方面:搜索和筛选
首先讲一下搜索:
现在市面上海关数据常见的搜索方式有三种分别为产品关键词、公司名、HS编码
产品关键词搜索
在使用产品词搜索时,由于各贸易国对同类的产品的习惯性称呼不同,所以用关键词搜索,索结果是会出现一定的偏差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搜索出客户之后,通过客户的官网、行业信息,分析该客户的经营范围以及对其产品进行验证。
产品关键词使用单个单词和组合词组的搜索结果是不一样的,例如:LED 和LED light、LED lamp…… 使用单个关键词搜索客户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所以使用什么关键词,还需要从提单产品名称、货物描述入手,多尝试不同的、关联的产品关键词组合词组,以最快的速度,从这些目标客户群体中筛选出匹配的优质客户。
公司名搜索
公司名称搜索针对有明确公司名称的客户。在输入时可以去掉LNC、LLC、LTD.等,这样可以搜索出最佳的效果。
HS编码搜索
找精准的买家信息,是需要一个精准的HS编码的。通常用国际标准的6位HS编码查找采购同类产品的买家,用6位HS编码查找时会发现查询结果并不精准,有很多不匹配的产品交易数据。
这是由于HS 编码的归类体系是由海关制定的,国际标准采用的是6位,各个国家在6位的基础上,制定了后面几位编码,对本国商品种类进一步细分区别。所以我们在使用HS编码查找公司的时候,邦邦是不建议使用前6位来查询产品,该行业相关的所有产品都可以用这6位编码查到,不能具体定位到某一种产品。
在不知道精准的HS编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产品的6位编码结合提单上的商品描述、HS编码描述查出后几位编码数字,筛选出精准的HS编码,进而精准找到匹配买家。
什么样的客户值得我们开发呢?
我们虽然搜索到很多客户,但这些买家未必都是适合自己的目标客户,因为供需能力未必匹配、公司实力未必匹配……。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成单率,我们必须对采购商进行深入分析,进而锁定精准买家。
①、通过采购商每次采购的数量和重量,判断其采购能力,是否与自己的生产能力相匹配。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②、分析采购商的供应链,了解其是集中还是分散。若其供应链集中,说明该采购商有稳固的合作伙伴,不易进入;但其供应链若分散多变的话,就说明该采购商很容易进入,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客户。
③、通过客户之前从哪些区域采购判断客户对产品的喜好,有一直从欧洲采购的客户,也有一直从印度采购的客户,了解客户是在乎品质还是在乎价格,对成交有很大帮助。
④、通过客户采购时间的分析,判断客户下次采购可能发生的时间,有的客户每年都是下半年采购,也有的客户每个月都有采购。不同的客户,联系时机肯定也不一样,找准联系的时机,客户回复的概率也会高一点。
这里有一个通用的误区和大家说一下。
很多外贸朋友常常花了很多人力和时间来筛选梳理,将目标客户进行等级的分类,分前后、优先级做开发工作。大致有几个分类的点,我们来对号入座看一下。
1、以采购的周期时间划分,例如:近一年有采购、连续两年采购、连续三年采购等等,统计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客户,列入表格并进行优先级的排序。
2、以客户的进口交易次数划分,例如:这家采购商2019年总共采购了几票,去年采购了几票。
3、以采购了多少产品数量划分,例如:A客户今年采购了多少同类产品,采购量大小优先级排序。
详尽的条件筛选,将海关数据中的客户信息、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并打上相应的标签。其实这类标签是有问题的。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分类,明显排序下来,优先开发的是连续三年采购的客户。这类客户无论是采购实力还是业务的稳定性都是极好的。但是考虑到有多年的合作供应商,这类客户的开发难度是比较大的。
而我们看一下被分到低等级的,近一年有采购的客户,这类客户并不代表质量次,它有可能是公司内部变动、重组之类的问题,中间采购业务中断,但是一直采购量都挺大的。还有可能是开拓了新的产品渠道、搭建了新的业务链或者是短期新增供应商,刚做某类产品的进口。你想一下,这个时候供应商需求比较强烈,沟通也比较容易,这不正是我们介入开发的机会吗?然而却被我们分类到次级开发,等轮到沟通他们的时候,说不定木已成舟,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