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绿色化学和绿色工程中心学者指出,合成或天然的纺织品大多是用基于原油提炼且生成的化学品来赋予特定的性能,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穿着需求。然而,美国某知名时装品牌的消费者最新调查指出,69%的人没有意识到世界上大部分的衣服都是用原油制造的,自然也忽视了这些衣物中的塑料可能带来的后续消极影响。

“随波逐流”的微塑料污染

合成织物经过反复洗涤和使用过程,由于机械摩擦和洗涤剂作用对纤维造成损伤,以纤维微塑料的形式从衣物上脱落,而后利用其粒径小、质量轻等特点,借助洋流、风力等外力因素进行远距离的迁移。

图:(左)天然超细纤维

(右)额外过滤器拦截的微纤维需放大16倍观测

2017年,连接波斯湾的唯一水道,亦是全球最繁忙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沿途被发现高达83%的微纤维沉积污染,主要为聚乙烯和PET。

2020年,学者在北极群岛的淡水湖沉积物中发现大量微塑料,其中90%为聚脂纤维微塑料。甚至在蛟龙号潜艇带回的南极样本中也检测出微塑料的存在。

2022年,意大利学者发现仅部分沿海的中东欧国家斯洛文尼亚,其城市饮用水即使经过统一处理,仍需要安装特殊设备来额外过滤微纤维污染。

此外,全球长达数年的新冠疫情催生了数亿量级的防护口罩的高频使用。防护口罩主要材料是合成聚合物,包括聚丙烯、聚氨酯或聚酯等各类塑料制品,世界各地的学者不断发现口罩微纤维碎片遍布各大洲的江河湖海,如滋养非洲万物的尼罗河的源头之一的高海拔湖泊塔纳湖、南美洲连接山脉与太平洋海运的利马海岸等。

微塑料多重危害

2021年,东华大学几位关注纤维材料及技术的学者指出,包括纤维微塑料在内的微塑料污染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易积聚 难降解

化纤等塑料制品物理化学性质稳定,降解难度高,被生物体摄食后可能会对其器官产生物理伤害,破坏免疫系统功能。

多释放 少察觉

催化剂及染料、热稳定剂等多种纺织生产添加剂具有较高生物毒性,并通过纤维微塑料而逐步释放,影响生物体生命安全。

频吸附 广含毒

纤维微塑料更容易吸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盐等,且吸附过程可能会形成有毒复合物,兼具多种污染物的毒性。

今年5月,在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重点介绍了在塑料制品中值得关注的被添加的有害化学物质,其中包括金属和类金属、阻燃剂、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双酚类、紫外线稳定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等多类有害化学物质。

全球在行动

目前,联合国成员国正在就《全球塑料污染条约》进行谈判,该协议是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的回应,旨在解决塑料从设计到生产直至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问题,预计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会成为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

欧盟环境、海洋和渔业专员表示:“每年约有超过11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如果不对此采取国际管控,这一数据将在未来20年内翻倍。《全球塑料污染条约》是朝着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迈出的重要一步。”

微塑料的监管和调控核心在于其化学品危害性及排放量,对此海恩斯坦可提供多种纺织品纤维排放的追踪检测,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微纤维排放解决方案,以对现有工艺和加工步骤进行优化。

海恩斯坦微纤维定量分析

『 DIN SPEC 4872 』

作为全新的标准化测试方法,DIN SPEC 4872用于确定纺织品洗涤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分类。该测试方法检测纺织品洗涤时释放的纤维量、纤维在废水中的降解情况以及纤维残留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

『 海恩斯坦测试方法 』

作为微纤维联盟(TMC)的研究成员之一,海恩斯坦自2016年一直在进行微纤维排放的研究,通过海恩斯坦研发的创新测试方法——动态图像分析(DIA),可对纺织品加工过程和废水中的纤维释放量进行测量。

减少微塑料排放及污染需要各界共同努力,纺织生产企业可通过实施可持续的设计和生产工艺以改善微纤维释放量;消费者在日常使用纺织产品时,可通过充分利用已有的服装、选择较慢的洗涤旋转速度或使用快洗、低温洗涤等方式来减少洗涤过程中纺织品微纤维的脱落。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38967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