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国际贸易术语,就不能不说现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贸易术语,那就是CIF,英文全称直接解释了它的含义,即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也就是成本+运费+保险费。也就是卖方承担将货物运至装运港码头的船舶上,并且承担货物从工厂到目的港码头的所有运费,还有海上运输的保险费用。
通过以上注释我们可以看出,CIF贸易方式,是以装运港船舷作为货物风险转移的界限的,即在货物未越过船舷时,所有的风险和损失都是由卖方承担的,当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的那一刻,货物的所有风险和损失将由买方承担,卖方将不再对货物的风险承担责任。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问,这样的话,不就是和FOB一样了吗?当然不是,只能说是CIF和FOB的风险划分是一样的,都是装运港船舷。但是CIF比FOB多了一个运费和保险费。就是说CIF的风险风险划分也是装运港船舷,只不过运输途中的保险是要由卖方购买的。另外还有适合陆运、空运和海运的贸易术语,那就是FCA,这种贸易术语的风险划分点是“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也就是卖方将货交给买家指定的承运人之后,货物所有的风险就已经转移到买方了。所以这种贸易方式是买方最喜欢的,因为责任和风险会小很多。但是采用这种贸易术语,一般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因为使用FCA进行交易,由于卖方的风险大大降低,所以产品的报价要比FOB和CIF便宜一些。但是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货物在通关过程中,办理海关手续时,货物出口应办理的海关手续费用及出口应交纳的一切关税、税款和其他费用是要由买方承担单,而不是将货物直接交给指定承运人就完事了。
针对国际贸易术语中是CIF和FOB的各自特点,一般国家会鼓励出口使用CIF,毕竟可以带动国内的运输业和保险业,进口鼓励FOB,同样也是为了带动国内相关企业,但是作为企业来讲,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这两种贸易方式,例如内陆的出口厂家如果使用CIF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货物从内陆工厂运到发运码头的内陆运输费用。而进口的厂家,如果客户在某个大洲的内陆地区,也要考虑内陆运输的费用(距离较长的内陆运费其实也不便宜)。
CIF属于装运交货的贸易术语,什意思呢?就是说卖家虽然承担运费,但是不承担保证把货送到约定目的港的义务,所以我们经常说CIF是“到岸价”,是不准确的。
除了我们上面重点介绍CIF之外,还有很多国际惯例中使用的贸易术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灵活选择和使用,但是要告诉大家,贸易术语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有将这些贸易术语和贸易条件写进合同中,这时候的贸易数据才具有严格的约束力和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