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大家看理论枯燥,我尽量用实例说明。
1.要属于某个学派,就会相信它的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意见。
在此次事件中,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括粉丝和偶像的关系。粉丝们,特别是忠粉或死忠粉通常会选择无条件地相信偶像的一切言论。为什么呢?这就如同大众不会质疑权威,权威那么厉害,会错吗?
在某个历史时期,全国人民都在向某同志学习,有谁怀疑过呢吗?
大家向他学习真得是他独一无二吗?非也,榜样本身是怎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谁要求群众向他学习。提倡者在民众心中是毋庸置疑的超级偶像,所以大家对偶像的任何言行都会无条件、不思考地支持。
这里我想提出一两个问题:
骂阿里的人真是都痛恨阿里的人吗?
这些骂人者真得被阿里害得很惨吗?
回归到现实很容易看出来,骂阿里的人通常都是阿里的受益者。
端起碗吃肉,放弃筷子骂娘对这类现象的描述很切合。
2.打动群体心灵的,是传奇中的英雄,而绝非现实中的英雄本身。
这句话无论放到哪里,都是颠破不灭的真理。
目前各种外贸培训大行其道,分享者如过江之鲫,参加培训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最终出现了做外贸培训比外贸本身赚钱这种怪像。但稍微有点辨识能力的人就应该会思考以下几点:
一个业务很忙的业务大牛,哪里有时间到处做培训?职业培训师除外。
任何一个比较好的课程需都要花大量时间准备PPT以及反复备课、演练。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分配业务和做培训的时间?
PS:为什么近两三年我不再讲课,一个是旧课程不想讲,另外一个是不想花时间准备新课程。去年准备了一个名为“中国哲学和国际贸易”的新课,从做PPT到备课,前前后后花了两周,搞得我苦不堪言。所以,除了在读者们的要求下,(每隔三到四个月)开一下三个小时的小课堂(10人的沙龙模式),再也不接受大课堂的邀约了,太费劲。
不在一线经常接触各类客户,讲解素材又来自哪里?
纸上得来的东西和亲身经历的东西到底有哪些不同?反正都是纸上的东西,干嘛不自己去看,还得花高价去听别人讲?
有些培训机构有很多拥趸者,除了第一条所讲粉丝和偶像的关系在主导,还有一个就是第二条中提到的,群众需要一个想象中的英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当一个演讲者在台上讲他每天出几百条柜子,下面人会气体感叹:太厉害!
当他讲每天回复200多封邮件,台下的人会说的确厉害,当他说每天在车间来回走的路程查过十公里,台下的人会惊讶,天哪,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啊!我能和这样的人面对面交流,不要太幸运哦。
人们为自己幻想出一个英雄,并坚定地认为这个英雄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不管我重复多少遍,“萧懿不是我,我不是萧懿的原型”,但还是不断有读者会不知不觉地把我和萧懿划等号,甚至不断地有人问,萧懿是您吗?
当民众们群情沸腾,理性的声音会很快淹没在人们的沸腾中。
乌合之众不能理性地思考,没有逻辑思考的能力,此时,独立思考会消失,人会自我放弃,即便是自己的利益。
法国大革命中贵族投票放弃自己的的特权,但没过多久,因为他们没有了特权,一个个被推上了断头台!
九月惨案,处死了很多无辜的孩子,可以说是极端残忍和暴虐了,但群众却以为自己在主持正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参考wen ge中人们的精神状态。
一个人不会打砸日系车、日本超市,但一群人会这样干。可笑的是,很多参与者平时并不拒绝日本的产品。但在某个环境中,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和群体的情绪变得很一致,瞬间变成群体的一分子。在他打砸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了乌合之众的一员。
希望大家对各家的偶像所说的所做的能辩证地去看,不要一股脑接受。
人云亦云的跟风真得很LOW,不符合Tess外贸Club粉丝们的风格;
轻易被人煽动情绪的人最终只能是某些利益团体的垫脚石;
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考习惯后会发现,
其实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Tess外贸Club的小伙伴们,说说你们从吐槽阿里事件中看到了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