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近几年房价涨不动了?为什么出口订单暴涨企业却赚不到钱?统一市场有什么用?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一统国家,其实在消费领域的统一大市场早就建立起来了,从“书同文,车同轨”的始皇改革,到如今一张火车票走遍全中国的便利交通,如果站在个人角度看,那么你一直都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之中,各级地方政府对你的限制微乎其微,你可以真正做到拿脚投票。但如果从企业或生产者角度来看,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招商政策和税费制度又差异极大,甚至省与省之间的差距比国与国之间还大,那么现在从国家层面强调的建立统一大市场对我们个人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各地对企业的不同政策才是如今地方差异的根源
破坏了房价上涨的根本动力
房价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了,作为过去十年最为稳健的投资硬通货,房价暴涨已经成为了多少人的心中梦魇,虽然每次总是喊着要调控房价,但每次房价总是翻倍上涨,房价调控简直成了玄学,甚至有越控越涨的说法,不过说到底房价问题还是跟今天聊的统一大市场有关。
有了汤臣一品就有“汤臣二品”
因为自从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拿走了地方财政税收的绝大部分,地方政府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要扩大财源,但企业税的大头都在中央手里,自己想要扩大收入只有卖地搞房地产这一条出路。所以过去几十年无论中央怎么调控,地方政府对于房价上涨始终持乐观态度,毕竟地价上涨后的卖地收益全归自己,而金融杠杆出事的风险总归中央, 没人愿意真心实意的把房价压下去。但我们看问题既要看到坏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土地财政的优势是可以极大的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保证各级城市的发展速度,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化能取得如此令人震惊的成就跟目前的土地财政脱不了干系。可坏的一面就是房地产和金融深度捆绑,高房价下居民的债务率居高不下,在房价永远会涨的惯性思维下,居民所有的消费全部被房地产相关行业绑架,土建类的过剩产能十分严重,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金融杠杆失调,如果再任由其发展,那么可能日本90年代的泡沫经济就是我们的最终下场。
日本以当年的城建水平就卖出了10万一平的天价房产
所以统一大市场对我们的第一个利好就是会重新平衡各个地方政府的财税构成,让现在各自为政的土地财政模式变成更合理的中央分配制,以后房价的上涨不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房价上涨的根本动力也就不复存在了,不信你看最近几年各地的房价是不是都消停了不少?这可能是对我们普通人最大的一重利好了。
内部生产效率的再提升
统一大市场的另外一个效果就是极大的提高国内经济的生产效率,过去几十年外贸一直占据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我们过去的生产模式很大程度上属于各地自由竞争政策的延续,这在改革开放早期确实极大的调动了地方积极性,也成功发展出各地不同特色的外贸集群企业,著名的比如中国打火机之乡、箱包之乡等等,但这在中美贸易战打响后的2022年反而成了外贸企业疯狂内卷的核心动因。
因为各地企业为了互相争抢外贸订单都在疯狂压价生产,导致每一家的利润都没法跟上成本的扩张,一些技术落后的外贸企业甚至在拿着地方政府的补贴而亏本生产,只为能熬过当前的困难时期,这种情况如果从国家层面看是严重的内耗行为,众所周知欧美这几年因为疫情正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中国的采购订单在这几年不降反赠,按常理来说正是各地外贸企业大赚特赚的黄金时期,可由于目前各自为政的外贸态势,内地企业不但没有把利润做大,反而卷上加卷,靠补贴和低价互相抢生意,利润的大头反被国外的船运公司赚走了,白白污染了环境,增加了产能。
最近几年出口订单大涨却肥了海外的航运公司
所以从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非常有利于提高国内的整体经济效率,打破各地的补贴抢单格局,树立一致的定价机制,极大的扩展外贸企业利润,避免内部无效竞争,通过全国一盘棋的顶层布局加大国货的国际竞争力,也把利润实实在在的留在国内,避免国际航运公司渔翁得利的局面再次发生。
“淘进”不如“淘出”
未来消费品的外贸格局一定是以出口为主,目前庞大的海购市场终究会在国内统一市场的调配下丧失竞争力,毕竟欧美已经脱离实体制造业很久了,在疫情的影响下逐年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国内企业一旦具备规模优势并摆脱内耗局面,那么商品的生产水平就会得到空前提升,内循环为主的模式下也不利于海淘类进口企业的最终发展,彼时的跨境贸易格局肯定会是出口为主,进口商品将会被严格的限制在原材料领域。
最近几年出海企业才是国内的天之骄子
而出口商品的税费政策将会由中央统一管理,方便各类出海平台统一价格,改低价竞争为高质竞争,配合内循环模式搞新的海外倾销,未来海淘类进口跨境平台会进一步缩小生存空间,国货出海才是跨境贸易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