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货物被海关查扣的案例越来越多。很多的货代由于货物被海关查扣之后,接下来就会面临和客户的一系列纠纷的产生。 

我们先来探讨下,常见的货物被海关查扣的原因都有哪些? 

1、 货物申报环节 

货物在目的港申报环节最常见的就是申报价值过低以及品名不符。 

申报价值过低这个在目前的跨境物流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很多的卖家客户本身就会把货值申报的比较低。谁都想省点税金,这个可以理解。 

有些电子设备采购价都要去到100美金,申报价还不到10美金,甚至更低。压根就是把海关没当回事儿。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品名不符。由于海关查验一般是抽检的,并非每票逐一检查。很多的卖家或者货代就会抱着侥幸心理,把原本不符合目的国海关进口规定的产品蒙混过关。 

2、 产品自身问题 

1) 产品涉及反倾销:每个国家都有一定的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你的货物属于目的国反倾销产品类目。一旦被海关查验到就会面临被没收充公甚至退回的风险。 

2) 产品缺少认证:对于一些需要涉及到CE、HDMI、FDA等相关认证的产品。许多电商卖家出于成本的考量,不愿意花钱去做相关的认证,从而导致货物被扣关的风险大大增加。

3) 侵犯知识产权:这一类现象普遍存在于一些跟卖类的中小卖家。由于国内对于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就导致很多卖家以为国外电商也可以像某宝平台一样,啥都可以卖。

3、 谁来买单? 

货物被海关查扣后随之而来就会面临很多费用的产生。比如目的港的相关杂费、仓租、税金、罚款、销毁费用、退回费用等等。对于货代来说甚至还会面临收不回运费的风险。 

许多的卖家客户往往只是扮演了一个销售环节。货物大多是从工厂或者供应商处采购,然后再通过物流公司发货。货物在通关环节出了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货代的责任。 

如果是由于申报的环节数据或者品名有误,那么货代是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去处理。目前很多的情况往往在于产品自身的问题而导致扣关占了很大的比例。 

对于由于产品涉及反倾销、缺少相关认证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其实作为货代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协助卖家客户去处理。如果说要让货代去为卖家的损失买单,则有失公允。 

也有不少卖家会很自然的把自己的损失归咎于自己的供货商和厂家。认为是厂家生产的产品本身存在缺陷和缺少相关鉴定以及认证或者授权。这个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4、 认知成本 

目前亚马逊等很多电商平台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很多从业人员在经过短期的流水线式的培训之后就开干了。对于行业的潜在风险,以及国外的相关法规和市场准入机制,大多缺少足够的认知。

认知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里面既有时间成本,也有经济成本。 

任何一个行业,一到两年才算的上入门,三到五年方可积累一定的经验,十年以上才可称得上资深或者专家。日复一日的潜心积累必不可少。

花钱买经验这句话听着残酷,但却很现实。再牛逼的人也有掉坑的时候。关键是能不能在掉坑之后重新站起来,总结经验,从而避免后续掉更大的坑。

成长的路上,不经历痛苦怎能蜕变?

那个能够真正面对事实,挑起重担的人只有自己。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7244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