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小包市场的冷清惨淡,另一面是空运快递的持续爆仓。冰火两重天的景象背后,到底透漏出了跨境物流市场的何种变数?

今天百晓生和你一起聊聊小包那些事儿。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拍砖。

FBA海外仓需求迅速增加

之前我们聊到跨境物流,都说是传统的B2B的大宗订单被跨境电商不断碎片化,小包裹数量会越来越多。可是为嘛近期市面上的小包却如此惨淡?这到底咋回事呢?

很多跨境电商的中小型卖家在刚开始的起步阶段,在物流渠道的选择上小包会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后续自身体量的不断成长,FBA和海外仓在整体物流渠道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上升。

有了一定的销量和销售数据作为预判和支撑,就敢于去对热销品类进行海外仓备货,以此来提升客户的物流时效体验。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成长的过程。由此带来的物流渠道选择上的变化就是FBA大货的增加,小包份额的减少。

随着这些年大量的资本进入跨境电商领域,很多跨境电商新入门的卖家起点比较高。不少卖家本身就是传统制造业转型过来的。依托自有工厂和自主品牌想迅速做大市场份额,一开始就已经把FBA和海外仓提上了日程。

邮政自个儿都出来抢饭碗了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做小包的伙伴们儿,其实扮演的角色都是各种邮政的代理角色。这种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做大货量,进而从邮局拿到更好的折扣政策支持。很多代理同类型邮政产品的小包庄家之间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价格战在所难免。

很多大的电商卖家,在有了一定的货量作为支撑之后,自己本身就可以直接和邮局对接,拿到不错的折扣。之前很多电商大卖家大部分还只是和中国邮政直接对接。现在连很多外国邮政也来抢饭碗了。看来真的是狼来了。

很多外国邮政早期是由国内的很多货代庄家,跑到国外直接找到相应的资源,开出账户和好的折扣价格。然后以某国邮政代理的身份在中国境内揽货之后,自己安排出口空运到相对应的邮政所在国口岸,再转交给当地的邮政。

眼下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小包裹量持续惊人的爆发式增长,让很多外国邮政不在满足于仅仅只是依靠中国境内的代理帮它揽货。他们已经直接将手伸向了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比如比利时邮政、瑞典邮政、新加坡邮政等都以直接或者间接方式,在香港和中国大陆设立了自己的分拨中心和办事机构。

电商平台物流去中间化加速

目前市面上的小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速卖通平台。速卖通平台上现在很多的物流渠道都是直接和邮政以及渠道上游的服务商直接对接。这就可以从源头上直接分流很大一部分货量。

对于很多邮政来说,能直接和电商平台无缝对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利于他们直接渗透到终端客户市场的最短路径。对于电商平台来说直接和邮政无缝衔接,也是打通数据流和信息流,改善客户物流时效体验的直接有效的方式。

阿里巴巴从投资新加坡邮政、联手澳洲邮政,再到与中国邮政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大佬们之间直接发生交易的机会越来越多。前两年火爆一时的马来邮政,现在也在排队等着想直接和速卖通牵手。

在如今菜鸟网络大搞资源整合的势头之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邮政以及渠道上游服务商会直接和电商平台对接。这对于处在夹缝中的小包代理角色的货代来说,是一股不可小觑的竞争力量。

模式和效率的终极比拼

当下我们最大的对手,也许不再是昔日里和我们正面竞争的同行,也不再是那些看得见够不着的渠道上游服务商。更多的是要向我们的内心去探寻,我们到底想走一条怎样的路?

有一些做小包的货代已经开始在调整方向了。市面上越来越多的针对个别单一国家的小包专线越来越多。大家都在朝着垂直和细分市场领域深挖。不能再过渡依靠之前的邮政代理模式了。

小包庞大的货量和繁琐的分拣流程,需要很大的分拨场地以及充足的操作人手。尤其是系统软件必须得跟得上。对于细节的把控和流程的优化也至关重要。能否有效降低失误,提高效率,控制成本,直接关乎到最终的利润。

前些年依靠低价海量模式赚快钱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留给未来更多的将会是一场模式和效率的终极比拼。

一个小而美的未来已经到来,你准备好了么?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6043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