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余本林、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何亚琼、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司长姜峰介绍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国内相关工作有关情况。
中国积极推动RCEP生效,已完成RCEP协定核准工作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工作的情况。
第一,中国积极推动RCEP生效,已经完成了RCEP协定的核准工作。RCEP签署之后,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完成了对RCEP协定的核准。
中国率先对RCEP进行核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RCEP早日生效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
同时,RCEP成员也决定每2个月左右召开一次RCEP临时联合委员会会议,相互通报各成员在RCEP协定核准工作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现在各成员都明确表示,要努力争取在今年之内完成对RCEP协定的核准工作,目标是2022年1月1日RCEP能够正式生效实施。
第二,现在对RCEP实施相关技术准备工作。
中方正在积极推进,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在协定生效时,能够全面履行RCEP协定所规定的义务。
商务部已会同有关部门梳理了RCEP协定中涉及到的701条约束性义务,包括关税减让、海关程序简化、原产地规则技术准备、产品标准、服务贸易开放措施、投资负面清单承诺、知识产权全面保护承诺以及行政措施和程序合规等一系列领域的义务。
目前,对这701条义务中的613条已经准备好,现在就可以实施了,占到全部需要履行的约束性义务的87%。还有13%的义务,在RCEP生效时就能够实施。
3月10日,RCEP成员国召开了临时联合委员会会议,会议就推动关税承诺表转换、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转版以及原产地规则实施指引问题进行了磋商,并且明确了时间表,在今年年内完成对上述实施问题的磋商。
中方对生效实施内部的准备工作也高度重视,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完成了中方内部关税承诺表转换工作,海关总署也已经开始起草RCEP原产地实施管理办法,而且海关总署也将按照6个月的要求,完成国内实施各项技术准备,配合对外磋商工作同步开展,以确保协定生效时能够实施。
第三,积极推动国内产业和企业增强竞争力,提升抓住RCEP机遇的能力。
为了适应协定实施后更加开放的环境和竞争更加充分的新形势,相关部门对标国际先进产业水平,完善我国制造业质量标准、规则等,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升级,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围绕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我们将做好提升标准、完善规则等相关准备。
广大企业要适应以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为主的制度型开放,增强转型升级紧迫感,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本领。
为此,商务部已经举办了两次全国范围的在线培训班,重点面向广大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帮助它们抓住RCEP带来的机遇。
RCEP在服务贸易领域内达成的协议将推动服务贸易显著增长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疫情前,服务贸易在RCEP15国之间确实有了非常迅速的增长。
疫情发生之后,对本区域内的服务贸易发展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但未来服务贸易仍然是本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点,特别是RCEP在服务贸易领域内所达成的协议、作出的开放承诺,将推动服务贸易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增长。
一是将会促进各国服务部门疫后加快复苏,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增长。
RCEP在服务贸易方面做了比较大的开放承诺,涉及到100多个部门,包括金融、电信、交通、旅游、研发等,而且RCEP的成员们还承诺,现在RCEP的开放是以正面清单方式进行的,要在协议生效之后6年内把正面清单转换为负面清单。
这就意味着,服务贸易的开放还会得到更稳定的预期,无疑将会促进RCEP成员在疫后交通、旅游、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本区域内人员的交往,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
二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深。
RCEP生效后将会带来新的服务业增长,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RCEP成员国之间在协定生效之后,货物贸易会得到显著增长,带动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增长,比如服务于货物贸易的仓储、运输、金融结算、保险、融资等,这些贸易链相关的服务业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RCEP在这些方面开放,使服务贸易增长,服务贸易也将带动货物贸易进一步增长,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货物贸易本身包括很多服务贸易元素。
比如进口的芯片价值中,包含设计、研发、封装等服务。
三是RCEP生效将促进依托互联网的服务贸易的发展,适应疫情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疫情确实给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同时促进了互联网赋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对跨境服务贸易和远程服务贸易的需求。
比如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问诊、网上交易会,这些新业态新模式会有更大的商机。
RCEP各成员国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尤其是上述互联网赋能的服务贸易方面都作出了较高水平的开放承诺。
RCEP成员国之间新的自贸关系、降税承诺将给我国企业带来更多好处
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余本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RCEP的达成,成员国之间有了新的自贸关系,也有新的降税承诺,这将给我国企业带来更多好处。
第一,东盟显著扩大了对我国零关税产品的范围。
印尼、菲律宾、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均对我国新增了降税产品,主要包括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化工、机电、钢铁制品等等,企业将从新增的降税中获得收益。
第二,RCEP为我国新增一个重要的自贸伙伴,就是日本。
中日双方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化工等诸多领域产品相互降低关税。
第三,我国进口企业也将会享到实惠。
企业将以更低的成本进口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日用消费品、医药和护理设备,以及进口设计研发、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更好的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
RCEP将首次大规模实施经核准出口商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
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司长姜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原产地规则是判定货物能否享受关税减让的标准,由海关具体实施。
与我国已经签署的自贸协定相比,RCEP15个成员之间的关税减让,采用了双边两两出价的方式,所以它的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实施比较复杂。
为了确保协定实施,海关重点做了三方面技术准备:
第一,建立健全原产地管理制度体系。
由于每个自贸协定的原产地规则都是由缔约方协商达成,规则各有不同。因此,在协定实施前需要将达成的原产地规则做立法转化。海关正在制定RCEP原产地管理办法,对享惠货物的原产资格、申请享惠以及原产地证明等作出规定。
除此之外,RCEP将首次大规模实施经核准出口商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也就是出口企业自主声明原产地即可享受关税减让,不用向签证机构申领证书。
海关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从企业资质和产品资格两个维度,构建我国经核准出口商管理体系。已经起草完成《海关经核准出口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通过海关总署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详见文章:中国正式核准RCEP协定,经核准出口商可自主声明原产地享受协定税率)。
第二,搭建适合RCEP原产地管理需求的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
同时,改革原产地的签证模式,大幅压缩签证时间,结合已经实现的证书自助打印功能,企业可以足不出户取得原产地证书。
第三,做好对关员和企业的培训和辅导。
海关关员熟练掌握原产地规则是落实关税减让并做好签证工作的基础,为此,海关总署组织编写了培训教材、录制培训视频,全国海关参加在线培训和观看学习视频的关员已近3万人次。
同时,企业掌握原产地规则是有效利用关税减让的前提。海关总署正在指导各地海关面向广大进出口企业开展规则的解读和培训辅导,帮助企业提升认知度,尤其是RCEP项下的区域累积规则和企业自主声明的运用能力。相关的规定和公告发布之后,海关还将进一步组织宣传培训和辅导。
RCEP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何亚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RCEP通过关税减让、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和高效的便利化措施,一定会促进区域内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更加紧密的融合,强化成员之间的生产、分工、合作,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一个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也成为RCEP其他成员国迈向高质量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方面,主要的措施有四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RCEP生效,进一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格局。
RCEP的生效将促进这个区域各个国家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中国也将积极参与这样一个进程,提升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特别是现在工信部正在开展中国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将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将有更多更好中国制造的产品提供给成员国。
二是将积极谋划中国和东盟产业链之间的互联互通。
从中国来看,鼓励国内产业向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等高附加值环节升级,同时也会加强与东南亚的国家在产业链垂直分工协作。
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境外产业合作园区、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等形式,和东南亚国家在中低端产业链形成紧密合作,提升产业附加值和产业链的融合能力。
东南亚国家产能具备的成本优势和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配套的完备优势将得到优势互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装备制造、纺织、服装、轻工等方面会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三是深化中日韩高端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
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出口比较多的是电器设备和电子信息等产品,其中,关键原材料、零部件都是中国提供。中国稳定的国内市场、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非常有助于三国继续合作。
同时中国、日本、韩国在电子信息、汽车领域方面还可以继续进行深度合作,也有利于推动形成中日韩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格局,构建中日韩协同发展体系。
四是利用RCEP生效实施,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将利用RCEP生效的契机,带动中国的企业充分融入RCEP大市场,将以更加主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吸引更多外资高端制造业项目在中国落地,有更多外资企业机构和人才来中国发展,从而实现中国和成员国的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希望在技术创新、国际贸易、标准法规等领域继续开放合作,增强15个成员国共同发展的新动力。
来源:整理自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