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亚马逊又出招,不少卖家正在热卖的产品突然被下架,在亚马逊的通知邮件中,下架这些产品的原因是“安全问题导致产品被召回”。
根据卖家的反馈,这次召回事件导致被下架的产品主要是婴儿用品,比如硅胶玩具、磨牙玩具等等。
稍有运营经验的卖家都知道,在西方国家,产品安全问题一直是被置于绝对重要的地位的,要不然就不会出现一位老奶奶被热咖啡烫伤而追诉麦当劳最终赔偿2000万美金的案子了,也正因为此,亚马逊平台今年也对一些特定类目的产品审核格外的严格,这次下架的母婴用品,其核心要求就是CPC认证。
虽然这样的事件确实波及了不少卖家,但凭心而论,按照法律法规提供出安全可靠的产品自然是作为卖家的基本义务,之所以有很多卖家提供不出,无外乎投机心理作怪以及竞争压力下的产品品质无法提高到符合标准所致,但这也确实引出一个话题:作为卖家,我们究竟该选择什么类型的产品?
我知道很多人的答案:自然是爆款产品了。
但是,不同的爆款产品还真的有不同的命运。
举例来说。
曾经的爆款,平衡车,那真的是火爆到无法形容的地步,只要你上架,就有疯狂的订单涌入,说数钱数到手抽筋都不为过,可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爆发,再加上专利投诉等等,一个火爆的产品瞬间归于沉寂,而关键是,后进入者的大量资金被冻结,原本想分一杯羹,最后没想到搭上了全部资金,一番折腾,两手空空。
指尖陀螺,依然是一个足够火爆的产品,可是到最后,还是死在平台政策收紧和专利问题爆发上,最后一大波卖家都血淋淋的倒下了。
如果再详细梳理,还有很多,美人鱼睡袋,蒸蛋器等等,疯狂的时候,几乎每个卖家都觉得自己看到了一座金矿,可最后鲜有全身而退者。
归根结底来说,很多火爆一时的爆款,还真的不能作为我们选品的对象。选品,真得思考一下自己会不会成为那个退潮时光着屁股的人。
所以,在选品上,我一直秉持的观点就是,选择“偏冷门的刚需产品”,包含两个核心词:
“偏冷门”,如果要给出个数量来界定,那就是Best Seller的日销量在50-150单之间,为什么要做这个界定呢?因为在这个销量区间,大卖家看不上,可以防止自己打造过程中遭到大卖家的暗算,而同时这个区间的现有卖家往往比较小,势单力薄技术差,容易超越,再就是,这样的销量区间,单品的月利润可以做到1-3万人民币,对于很多卖家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只要打造出三五款这样的产品,月盈利5-10万就是囊中之物了,表面上看这样的盈利不多,但你也足以超过很多瞎折腾的卖家了。
“刚需”,我在多篇文章中曾给出定义,用户对产品功能性的需求大于对产品的颜色、外观、款式、尺码等外在的个性的追求。当消费者购买某个产品是因为其功能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某一需求,而不是因为自己单纯的喜欢和偏好,这时候,作为卖家,就很容易把用户聚拢,打造爆款也就容易了很多。当然,在功能性这一条之外,我的建议还包括,尽量轻小、更新换代慢、季节性不明显、功能单一等等,把这些要素组合,选出来的刚需产品打造成功的几率也大了很多。
除了“偏冷门的刚需品”这一条之外,我给孵化营学员强调最多的就是“田忌赛马”和“远离侵权”。“田忌赛马”可以让你在竞争端凸显优势,而“远离侵权”则可以避免运营中遭遇预期之外的不测,做到让运营的归运营,让风险发生在其他投机的卖家身上。
相比于过山车式的来回波动,我更倾向于能够细水长流的每日进步一点点,运营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规避了风险,才能走得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