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合同中的风险规避

AnnyXia
在签定外贸合同过程中,双方部都有可能有意无意地在合同中明显设置戍隐含许多“风险条款”,因而,如何充分利用“风险条款”,有效地规避风险,就成为双方在签定合同时须慎之又慎的关键所在。 下面先举两个例子: 实例一: 1994年,某省粮明化工厂利用加拿大政府贷款通过蓝天公司分批从该国王牌公司引进280万美元的化工设备,在商订合同时,精明化工厂为协调配套设备资金及建设情况,在合同装运条款中加列了“方在装运前内通知方,并取得方的同意,方可进行装过”的条款。方对此无异议,并如期签定了合同,日后,方按合同变求始备货,在首批货物中,30%为外购货,70%为自己生产的产品。完成备货后,王牌公司向蓝天公司发出装运通知,但是,精明化工厂以配套资金没有到位,附属设施没法工为由,拒绝方发货。 后经多次协商,精明化工厂同意在王牌公司同意支忖每年2万美元仓储费的前提下,接受第一批货物。鉴于当时当地化工市场的情况,为避免损失,精明化工厂不再同意接受后几批的货物。最后,该合同以精明化工厂另外找到新的家,才得以继续执行。 案例二: 1990年,某地一进出口公司向巴西出口一批非食用玉米。合同规定:品质为适销品质,以98%的纯度为标准,杂质小于2%,运输方式为海运,支付方式采用远期汇票承兑交单,以给予对方一定的资金融通。合同生效后两个月货到力,对方以当地的检验证书证明货物质量比原订规定低,黄曲霉菌累超标为由,拒拾物。经查实,原货物品质不妨碍其销,对方违约主要是由于当时市场价格下跌。后经多次商谈,我方以降价30%完成合同。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有的合理巧妙地利用了“风险条款”,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利益;有的明知风险条款的存在,但为促成交易成功,同时对风险估计不足,也存有侥幸心理,而轻易跳进对方埋下的陷阱。所以,只有把握住“风险条款”,才能把握住商机,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案例一中,“经方同意方方可装运”的条款属于“风险条款”。但作为方,在该条款订立之初,完全出自客观原因。确为协调各部分资金及工程建设情况,也被方接受。随时间的推移。在市场出现不利的情况下,该条款又使方成功地减少了仓储费,推迟了合同执行时间,顺利地转给其他客户,从而规避、转移了风险,到了当初没有预想到的结果。由此可见,合理巧妙地利用风险条款对于保护一方利益既是可行的又是有效的。但该案例也慕露出方的一些问题:一是方前期调查不深入,市场预测不准,造成该顶贷款合同没成功。二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自己的信誉,为以后的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相反,作为方,当初接受该条款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该条款的风险及对自己的不利后果。在合同实施时,也没有适时把握这条款,只把它作为贸易合同中一般的装运通知条款来看待,事前没有征得方同意就始备货,直到装运前才通知方,致使方拒货物,最后不得不自食恶果,承担仓储费及长时间占压资金的损失。 案例二中,支付方式、品质条款,对于出口方来讲均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品质方面,虽考虑到了农产品的品质在备货时很难准确把握,用“适销品质”来补充,但没有采用品质增减价条款具体地说明在品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不符时的方式。另外,玉米本身具有易滋生黄曲霉菌的特点,长时间的运输更加快其增长速度。对于这种可以预料但难以避免的状况,在品质条款中没有任何说明。这些都给对方拒货物了机会。在支付方式上,远期汇票兑交单,,虽是我国对南美贸易中普遍采用的方式,但这种方式过于注重促成合同的成立,风险性极大,特别容易被对方恶意利用。在市场形势对其有利的情况下,往往都是以其它条款为由或拒货物,或大幅度压价。该案便属典型的恶君利用“风险条款”的例子。 如何规避风防 国际贸易合同商谈中,条款的订立会直接影响到双方的利益,在具体贸易中,应尽量避免易产生纠纷的“风险条款”。合理把握条款,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是签订合同成败的关键。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好贸易伙伴。诚实可靠是交易成功的基础,加强资信调查是确定交易伙伴的重要方法。在调查中要重点了解对方的企业性质、贸易对象的道德、贸易经验等,特别是贸易伙伴的资金及负债情况,经济作风及履约信用等。 2.严格审查,把握好合同条款。实事求是地订立合同,不到的条款坚决不订。 3.严格履行合同,防止任何与条款不符的风险发生,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4.适时地转嫁风险。对于自己不擅长的条款内容,利用合同将其潜在的风险转移出去。例如,可把有关运输的问题交给运输公司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 5.充分利用完善的国际贸易保险体系,将可预测的风险用较低的代价转移走。 一个软条款带来4万美金的损失 信用证中的软条款指主动权掌握在证申请人手中;受益人无法控制的条款,或意思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条款。因难以满足这种条款,往往会给受益人支全汇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和风险。以下案例中的一个软条款使我方出口公司损失了四万美金。 新加坡某银行曾给中行出过一份金额为usd382500.00的信用证。关于提单的notlfy party有如下条款:notify party will be advisedlater by means 0f l /camendment through opening bank upon instrugtions from the applicant。但是,证行迟迟不发信用证修改指定提单的被通知人,为避免信用证过期,我方公司无奈只好在信用证修改之前交单,并在提单的notiy party-栏打上了appl1cant的名字。出单后证行拒付。拒付原因桂:notify par-ty on the bill of lading shown as applicant whereas l/camend-ment has not been effected意指l/c修改还未发出,b/l便显示了notify party。中行虽多次反驳,几次电报电话来往,但证行始终坚持不符点成立。并认为在修改未到的情况下不能交单议付。最后证行来电称申请人要求降价四万美金才肯赎单,否则便要退货。我方公司迫于各方面压力不碍不接受了对方要求,以损失四万美金为代价了结此事。 出单前,中行曾就修改信用证的问题征询过公司的意见,并提示了其中蕴含的风险,但公司因急于发货坚持交单议忖。我方公司称这个问题在出单前已与申请人谈妥,对方同意赅单,没想到出单后对方变卦,以退货相威胁伺机压阶。可见口头的商业信用是靠不住的,只有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要求正点交单才是款的最佳保证。对于信用证中的软条款能落实的应尽快落实,不能落实的应及早除,否则不要轻易发货。我行就这个软条款问题曾请教过新加坡国际商会的有关专家。该专家认为证行的拒付虽然有些无理,但也有其辩词,如果打起官司,我方公司很可能得不偿失。
2013-09-21 335阅读
问题/讨论
回复(0)
我要向AI提问
AI回答:
,就是因为软条款的存在,使得受益人遭受了4万美金的损失。

例如,2015年某公司以卖方委托担保方式接到某国外客户的信用证,信用证中包含了一项软条款:货物必须由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货。该公司按照要求委托了第三方检验机构对货物进行检验,并通过检验后发货。但是,收到货物的客户对货物进行了自己的检验,并以货物不符合规格为由拒收了货物。之后,本公司与客户进行了多次交涉,客户表示如果提供第三方机构检验证书,将会接受货物。但是,第三方机构不提供检验证书,称已经签字确认货物合格,无法再提供其他证明。因此,该公司不得不承担了4万美金的损失。

因此,对于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应在商谈过程中充分了解其含义和后果,并严格审查并订立合同中的条款,尽可能避免可能产生的风险。同时,在货物发运前,建议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对货物进行检验,并保持充分的沟通与合作,以避免类似的损失。
2023-05-26
追问:
最新回答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