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行业里混的久了,你会发现一些以前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在网贷行业里,关于借贷出去的款项,一般都有还款来源这样的说明,我发现很多公司都会存在这一条,那就是关联担保公司,好像觉得对借款方不够信任,加上一个给你担保的企业,就安全了很多。我想,好多人应该也是这么觉得,在中国,做生意,如果双方都不相信彼此,那就会找个担保人,这样才能保证生意顺利进行,这个担保的角色到现在,越来越重要。于是,网上就有了支付宝,担当买卖双方的担保人,银行会给企业开各种承兑的票据,用来担保企业的付款信用等等,几十年来,人们都用担保的方式做生意,承担担保的个人和企业一定是大家都认可的,非常专业或者非常有威望的人或者企业。

为什么非要有担保的出现呢?根本来说还是一个信用的问题。

相互信任的基础没有建设好,换句话说,基于信任的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那大家只能找担保人了。这无形当中增加了很多交易成本,非常的影响效率。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信任。 

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先看看国外都是怎么做的。美国的征信机构都是由私人部门所有,一般来说,提供个人资信信息和企业资信信息的信用局是分别建立的。每一家征信机构都是以一种核心业务(如消费者信用报告、资信评级、商帐追收等)为主,同时提供咨询和增值信息服务。在征信机构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当地信用市场壁垒的消除和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征信机构的集中

化趋势不断增强,机构数量在不断减少,规模越来越大。在美国,征信行业的几乎每

一个特定市场都已被少数几家机构垄断。

在这里特别要提到一家企业,邓白氏,全球最大、历史最悠久、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公司,在全世界有37个数据库,涵盖了世界各国5700万家企业的信用信息。在中国,邓白氏收购了华夏公司,华夏征信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企业征信的公司,这一点,还是与中国有点渊源。

国内的征信也经过了曲折的发展,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是探索阶段,为适应企业债券发行和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第一家信用评级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级有限公司。同时,为满足涉外商贸往来中的企业征信信息需求,对外经济贸易部计算中心和国际企业征信机构邓白氏公司合作,相互提供中国和外国企业的信用报告。1993 年,专门从事企业征信的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始正式对外提供服务。此后,一批专业信用调查中介机构相继出现,征信业的雏形初步显现。 

起步阶段1996 年,人民银行在全国推行企业贷款证制度。1997 年,上海开展企业信贷资信评级。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市进行个人征信试点,1999 年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开始从事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服务。1999 年底,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上线运行。2002 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成地、省、总行三级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查询。 

发展阶段2003 年,国务院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批准设立征信管理局。同年,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率先启动区域社会征信业发展试点,一批地方性征信机构设立并得到迅速发展,部分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开拓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等新的信用服务领域,国际知名信用评级机构先后进入中国市场。2004 年,人民银行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5 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升级为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8 年,国务院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责调整为“管理征信业”并牵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2011 年牵头单位中增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13 月,《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为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征信业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

2015年—至今市场化发展阶段企业征信的发展已由大型的专业化的公司实现了商业化的运作,而作为个人征信领域最为敏感的部分,在今年也逐步开放,今年6月,央行征信管理局日前向各大征信机构下发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草稿)》(以下简称《草稿》)。《草案》对征信机构的信息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对外提供、征信产品、异议和投诉以及信息安全等征信业务的各个环节做出了规范。 
在这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内,以芝麻征信、中诚信征信为首的个人征信机构动作频频,各类个人征信产品层出不穷,包括芝麻分、万象分等个人信用评分,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

我们会发现,基于征信的数据平台,能在各种场景里体现信用的价值,你可以凭信用借伞,借充电宝、借自行车,还可以借钱等等,而应用于商业市场合作的征信报告有很大的市场规模,会让商业合作和交易变的更加便捷,让商业合作更加效率化,这其实间接的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未来有一天,当我们能凭借信用来完成目前大部分的市场交易行为的时候,信用就成了人和企业的另一张身份证,这就是为什么信用如此重要的原因。未来,我们做生意不再需要担保,只需要到专业的机构,买一份你的商业经济信用报告就可以判断你到底是怎样的人了,那么现在的担保公司将会大批的倒闭,新行业的崛起总是伴随着旧行当的衰落。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761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