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人口约13.6亿,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排行,印度2017年的GDP高达2.597万亿美元,超越法国成为全球第6大经济体。
医疗政策方面,2012~2017年印度政府持续实行五年国家健康计划,投入255亿美元扩大医疗设施的建设,并将医疗保险覆盖率由25%提升至75%。而2019年印度将进行医保改革,这也让印度医疗器械市场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
印度医疗器械高度依赖进口
印度多数医疗先进设备仍依赖海外进口,进口的医疗器械约占整体的75%。由于当地医疗机构与医疗设备的需求增加,使得诊断影像产品(如电子检测仪器、X光设备、超声波仪器等)为进口大项,辅助器具、外科植入物的市场需求也快速增长。
根据BMI Research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印度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38亿美元,2012~201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7%,而2016~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8.7%,预计在2021年整体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可达57亿美元。
美国为印度最大医疗器械进口国,2016年自美国进口约7.1亿美元,占印度医疗器械进口的26.7%。印度第2至第5大进口国分别为中国、德国、日本及爱尔兰。
除了2009年遭到金融危机的波及外,从2006至2012年印度医疗器械进口额均有两位数的增长,2013年至2016年受卢比走软影响仅有些微增长。
印度各类型的医疗器械仍然大多依赖进口,在康复器材、外科植入物、医疗设备、医用耗材、心脏支架等5种分类中,仅有印度本土生产的医用耗材占到60%,这说明印度本土医疗器械制造厂商大多仍只能供应中低端医疗器械。
印度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高度依赖进口原因包括政策制度和税收结构。印度的关税结构让部分进口成品的关税低于进口原材料,因此让印度市场偏向于直接进口国外的医疗器械。
此外,印度本土医疗器械制造商由于技术能力的门槛,以及在知识产权保护下难以与国际大厂竞争,因此印度本土医疗器械制造商所供应的医疗器械主要定位于低价位及高产量的市场区间。
印度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庞大
印度为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且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但是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人口数据,印度平均寿命为66.8岁,远低于全球人口出生的平均预期寿命71岁,并且除疟疾、肺结核、麻风病等常见疾病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资料,印度约有6500万名糖尿病患者,排名全球第二,相当于8.6%的成人患病率,预计2035年将增长到10.4%,糖尿病已经成为印度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6年印度卫生支出约为1149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6%。私人医疗支出约占总体的68%,公共卫生支出相对较低,占32%。
在主要城镇,公共医疗服务由印度各州政府提供。公共医疗服务网络包含初级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中心,提供初级卫生服务。
私立医疗机构约占了全国80%的门诊量和约60%的住院量,且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目前私立医疗机构的总数超过21000家。此外,近年来所增加的新病床数中有95%都在私立医疗机构。
印度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仍集中在城市地区,乡村地区医护人员仍显得十分不足。根据BMI Research统计,印度每千人约有0.8名医生,这个比例低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
而牙科是属于随着社会进步才会更重视的科目,因此印度牙医数仍然很低,仅为每千人0.1名牙医,但人口增加速度却以牙医人数的两倍增长,预计印度牙医占人口比例将非增反减,牙科类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印度市场更加看重性价比
印度医院的采购模式,除了医院整体基础建设的医疗器械之外(如供氧、空调、消毒系统等),主要是由各科室医生提出需求,由采购部门负责联系相关的经销商或代理商,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会直接联络医疗器械制造商,除非是该产品尚未有经销商或是高端医疗器械才会直接向医疗器械制造商采购。
如果是公立医院,则还有政府招标的模式,由地区性的医院、诊所、诊疗中心等共同提出招标采购所需的同性质医疗器械,通常是较为中低端医疗器械的采购。而且政府招标均需要由印度当地公司投标,外国企业往往没有资格参与投标。
印度市场对于外国医疗器械最重视的是品质及价格,紧接着才是售后服务。而在价格和品质的市场定位上又呈现两极化,比如外国企业大多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培养品牌忠诚度,或是在以价格为导向的低端市场竞争。由于印度是多品牌共存的市场,杂牌多、价格乱,对中端市场定位模糊的品牌接受度较低。
综合来看,印度市场对价格很敏感,低价的医疗器械会有很大的市场。出口一些价格较低、技术含量中等的产品固然是个不错的办法,但这并非长久之道,中国企业可以从打造品牌知名度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等方面入手,避免进入低价竞争。另外,想要扩大市场,建立良好的售前及售后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转自外贸专业知识平台宜选研究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