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我以为,申请专利就像找工作,谁行谁上。直至我看到,韩国申请饺子外观专利,甚至USPTO还审批通过了,才恍然大悟,原来申请专利是先到先得。
01 “饺子”被申请了15年外观专利保护
韩国速冻饺子品牌必品阁所属公司CJ集团在4月17日对外宣布,他们向USPTO申请的饺子外观专利已于4月8日获得批准。这项专利申请在2023年2月提出,共计21个月完成了审批流程。
据了解,CJ集团一共上传了14张各个角度的饺子照片,强调了其“独特”的褶皱图案和形状。
里面描述专利饺子的形状为“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褶皱数量在14-16道之间,呈现顺时针螺旋状收口”等,并且保护期长达15年。
爱吃饺子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数了数手中饺子的褶皱,惶恐以后包饺子还得付专利费。
小盈左看右看,感觉这造型和常吃的饺子相比,宽大瘪平了不少,但基本要素和家里包的饺子大差不差:平底、半圆形、褶皱,心想努努力说不定也可以再去申请一款新专利。
眼馋着家乡菜的美国留子们也倍感忧伤,生怕吃盘饺子也可能一不小心吃到“侵权饺子”。
一旦该专利生效,未来美国中餐厅里售卖的成品饺子,或者中国卖家在亚马逊等平台上卖的速冻饺子,如果外观完全符合上述特征,都可能面临侵权风险,专利人有权提起索赔诉讼。
02 “饺子”外观专利获批原因
从公示文件中可以看到,CJ集团在美国申请饺子的外观专利时,是引用了韩国的专利优先权,即先在自己国家申请专利,再到国外申请专利。
CJ集团深谙“专利优先权”策略的运用之道,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韩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完成了专利布局,企图通过法律手段对饺子外观设计的商业权益进行全面垄断。
众多律师在深入研究后普遍认为,CJ集团在该专利的申请过程中,存在很多法律漏洞,比如该专利缺乏新颖性,以及与中国的传统水饺没有显著性差异等。
该行为被普遍视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系统性挪用。结合饺子的历史渊源与中国各地饺子外观的多样性,这一专利不仅缺乏文化合理性,更暴露了知识产权制度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漏洞。
03 中国卖家的应对策略
从法律形式上看,中国卖家在美国售卖的饺子外观完全符合上述特征,这将可能触发美国关于专利权的规定。卖家如果不想陷入侵权纠纷,最好还是规避使用这类形状,有实力的出海企业则可以向USPTO提出专利无效。具体应对策略如下:
1)主动反击
对于那些实力雄厚、资金充足且具备一定法律资源的出海企业而言,主动反击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可以向USPTO提出专利无效申请。
在申请过程中,积极提交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如中国历史文物证据。据历史学者考证,中国饺子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滕国地区(今山东省滕州市境内),如今四川博物院里保存的一尊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庖厨俑,面前的案板左边就有一个形如饺子的食物。
在东汉时期,中国的典籍中也有关于饺子的记载,而韩国饺子虽然相似,但起源较晚,受到了中国烹饪习俗的影响。
这些珍贵的文物都为证明CJ集团“饺子”专利缺乏创新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这种方式,从法律层面挑战该专利的有效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规避设计
当然,更多中小卖家认为,主动反击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且面临一定的风险,这对于他们来说不现实。因此,规避设计成为了一种更为实际和可行的选择。
卖家可以根据专利描述的特征,对饺子的外观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将褶皱数量从规定的14-16道改为12道或者17道,改变饺子顶部的弧度,使其不再符合专利中隆起的半圆形特征,或者调整底部的形状,避开专利保护的范围。通过这种灵活的设计调整,避免陷入专利纠纷,继续在市场上正常经营。
在中国,饺子的外观,从北方大褶到南方小巧,形状各有不同。个人感觉如果不是刻意模仿,能被这件饺子的外观专利诉侵权,其实还是挺难的。
3)防御性布局
小盈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一方面惊叹于韩国公司在遗产和专利申请上的无孔不入——从香蕉牛奶瓶到饺子形状,都有根有源、有知识产权;一方面遗憾喜家德们应该也把东北饺子申请一个专利。
虽然韩国申请饺子外观专利是最近的新闻,但在海外市场强调“韩国饺子”的独特性,是CJ集团的常规操作了,其打着弘扬“韩国文化”的旗号,使必品阁成为了韩国饺子在国际市场上的代表性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必品阁在国际市场一直用饺子的韩语名称“Mandu”,而非更常用的英语单词“dumpling”来宣传自己的饺子,这一连串动作明显不是偶然,更像是CJ集团围绕这款“文化符号”进行的全球知识产权布局。
此外,饺子的分类千千万,如果只看饺子的专利数量,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研发者其实依然占了大头。
在Google Patents上搜索“饺子”相关的专利文件,一共能找到7700多条相关结果。其中一部分是关于饺子制作机器的研发,另一部分则是不同饺子的造型和制作方式的专利,包括“露馅饺子”、“猪肉虾饺及其制作方法”,以及“香菇水饺及其制作方法”等。
如此看来,不管是大型出海企业还是中小卖家,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海外知识产权预警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目标国家的专利动态,及时掌握相关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一旦发现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专利信息,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卖家也需要保留产品设计底稿以及使用证据等重要资料,这些资料在应对纠纷时将发挥关键作用,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产品设计和使用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从而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占据有利地位。
04 最后的话
围观这场“韩国申请饺子外观专利”风波,我们可以看到,哪怕是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传统元素,如果你不去保护,不去发声,就可能被别人抢注、利用,反过来限制你。
面对经济全球化,产品出海大势所趋。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避免陷入此类知识产权纠纷呢?
小盈建议,出海企业应尽早完善目标市场国家的知识产权布局。目前国外有很多品牌针对外贸、跨境卖家进行围剿诉讼,索取高额赔偿。在出海之前,企业经营者们需做好知产检索,进行风险评估,避免陷入知识产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