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地时间2025年4月15日,美国白宫发布声明称,由于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中国输美商品面临最高可达245%的关税。这一数字立马引起诸多跨境卖家恐慌,但实际含义被部分媒体误读。

据悉,245%并非新增单一税率,而是既有关税的叠加结果。例如,中国生产的注射器、针头等商品因叠加232条款关税(钢铁/铝制品)、301关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互惠性附加税等,综合税率达到245%。

其他高税率商品还包括锂离子电池(173%)、鱿鱼(170%)、羊毛衫(169%)等。白宫声明中“最高可达”的表述,实指特定品类的极端情况,而非全面加征。

根据美国贸易数据与媒体报道,当前中国输美商品中综合税率最高的四大品类如下:

注射器与针头:245%(叠加既有关税与附加税)

锂离子电池:173%(301关税+互惠性附加税)

鱿鱼:170%(农业保护性关税)

羊毛衫:169%(纺织品特别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税率商品多集中在医疗设备、新能源、传统制造业领域,反映出美国对供应链“去中国化”的战略意图。

4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就此问题进行明确回应:这场关税战是美方发起的,中方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完全合理合法。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

未来,美方可能通过“豁免-加征”交替策略施压,例如4月10日加征125%关税后,12日又豁免部分电子产品。与此同时,除关税外,中国可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如近期暂停六种重稀土出口)、人民币国际化等手段反击。

面对关税高企与政策不确定性,卖家需采取“防御+转型”策略:

布局海外仓:通过美国本土备货降低直邮关税成本;优化供应链:拆分生产环节至东南亚墨西哥,利用区域贸易协定降低税率;提升产品附加值:转向高利润、低关税敏感品类(如定制化电子产品);关注政策动态:利用ERP系统实时追踪关税变化,调整定价策略。

结语:中美关税战的本质是全球化秩序重构的缩影。245%的税率虽是极端个案,却折射出两国在经贸、科技、地缘领域的深层博弈。未来,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对冲,还是企业端的生存策略,核心都在于增强韧性、灵活应对。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84799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