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问题日益严峻,催促着社会各界加速探索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电商行业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积极寻求低碳绿色转型之路。从亚马逊Wayfair、Warmart,到淘宝和京东,国内外各大电商平台都在思考: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减少产品碳足迹和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平台方的转型路径选择,也势必影响数千万卖家的发展布局。

01、国际巨头持续发力,向可持续购物平台转型

亚马逊:联动品牌和消费者实践低碳理念

亚马逊作为全球电商巨头,早在2019年就承诺到2040年实现净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亚马逊推出了“气候友好承诺项目”(Climate Pledge Friendly, CPF),通过提供“绿标”认证,鼓励卖家销售可持续产品。

2024年,亚马逊上已有超过100万种绿标产品可供购买,比2023年增加了157%,绿标产品销售数量累计达到11.6亿件,比2023年增长了42%。

此外,亚马逊还通过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使用低碳工程木材建造设施,以及减少包装并使用可回收材料等措施推动亚马逊朝着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前进。

据悉,亚马逊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企业购买者,2023年实现平台运营使用100%可再生能源,并在2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超过600个可再生能源项目。

沃尔玛:为“Built for Better” 计划提供独立分区和流量扶持

作为全球零售行业的领军者,沃尔玛在低碳转型上也力争先锋。2020年,沃尔玛提出“2040年全球业务运营实现零排放”的宏伟目标,承诺保护5000万英亩土地和100万平方英里海洋。

2021年9月,沃尔玛启动“Built for Better”计划,设立独立分区和流量扶持,通过与32家权威认证机构合作,并使用沃尔玛Built for Better计划标签,向消费者表明这些产品,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025年初,其在中国昆明推出两家新一代门店,融合山姆会员店精选商品模式与盒马鲜生的本地化服务,增设果切区、西式餐吧等场景,并强化与美团的数字化合作,试图通过业态升级提升单店效率,同时探索低碳运营的可能性。

在中国市场,沃尔玛主要通过六大维度来推动绿色运营,包括数字化智能管理、节能改造、清洁能源应用、日常低碳运营、废弃物转化率提升及减少食物浪费

例如,上海深圳等地的门店安装屋顶太阳能光伏系统,2022年累计发电380万千瓦时,减碳3780吨;通过磁悬浮冷水机组和LED照明改造,单店能耗显著下降;与绿洲公益合作建立“余量食物捐赠网络”,2021年至今已减少数百吨食物浪费。

Wayfair:为“Shop Sustainably”计划提供独立分区和流量扶持

Wayfair是北美最大的家居零售电商平台。2021年3月,Wayfair推出“Shop Sustainably”计划(即“可持续购物”计划),为可持续产品设立独立分区并提供流量扶持。

通过与第三方认证机构及组织合作,Wayfair旨在鼓励卖家进行环保认证,从而让消费者更轻松、更方便地选购可持续家居用品。

而“可持续购物”计划只是Wayfair环保承诺的一部分,Wayfair希望通过一系列系统的环保措施为所有人建立一个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例如,选择ESG水平达标的供应商、采用可回收的包装材料,以及为八个能源最密集的工厂投资可再生能源信用额度等。

此外,为了减少整个供应链中的浪费,Wayfair每年还会向当地非营利组织捐赠数千件家具。这不仅可以给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帮助,还可以防止被退回或多余的产品进入垃圾填埋场,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碳排放。

02、新兴平台逐步布局,探索低碳之路

速卖通:优化物流网络,提供环保物流解决方案

速卖通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在低碳发展发展也紧跟集团发展步伐。此前,速卖通曾要求卖家在2022年7月1日前完成德国EPR,包括WEEE、电池法、包装法的合规要求。

与此同时,速卖通还通过优化物流网络、提高配送效率等方式,减少碳排放,为跨境卖家提供更环保的物流解决方案。据悉,速卖通还将推出"绿色供应链认证计划",进一步推动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Temu:直接面向消费者,减少资源浪费

Temu作为新兴的跨境电商平台,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也在积极探索低碳转型之路。Temu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有效降低了资源浪费。此外,Temu也在探索优化物流配送,减少包装浪费,实现物流环节的降本增效,为跨境卖家提供更环保的销售环境。

03、国内平台多点开花,构建低碳生态

淘宝:联动供应链、品牌和消费者共同践行碳减排

淘宝作为国内电商巨头之一,正积极推进平台低碳转型。根据阿里巴巴2024财年的ESG报告,自2022年10月推低碳友好商品体系以来,截至2024年3月31日,淘宝天猫平台已包括273万低碳友好商品,涉及47个不同类别。

此外,平台还携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联合制定了“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评估”系列标准。基于该标准,天猫消费电子行业品牌商家可在商品详情页展示高能效产品使用阶段所产生的减碳数值。此举成为电商平台通过量化减碳数据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典型范例。

在消费者端,2022年8月8日,手机淘宝上线“88碳账户”,这是践行阿里巴巴“范围3+”减碳目标承诺的主阵地。作为覆盖10亿消费者的碳账户体系,88碳账户以科学严谨的碳计量标准为支撑,汇集用户在手淘、饿了么、菜鸟、闲鱼、高德等平台上产生的减碳量。以88碳账户为连接点,淘宝期望能持续推进用户低碳生活、行为升级,和用户一起挖掘生活中更多的减碳场景,让减碳充满趣味并形成习惯。

在Alibaba国际站,绿色低碳商品也正在成为新兴的垂直细分领域,例如可再生能源组件、可再生材料服装。淘宝为这些领域的商品和店铺提供流量扶持,帮助在绿色低碳方面有所投入和创新的商家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

京东:推动全生态场景减排,带动全价值链绿色转型

作为国内电商平台的另一领军企业,京东在2023年推出“青绿计划”设立可持续消费专区,便于用户识别高质健康、对环境友好的商品,累计提供超356万个低碳环保的商品并为其打上“绿色标签”,涵盖国内外约30多种相关资质,如碳中和与碳减排商品、低能耗类产品以及各类气候变化友好的产品。

在绿色物流上,京东持续深化布局。2024年年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中,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MRV-T(碳足迹监测、报告、核查与跟踪)数字化减碳技术获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可,成为物流行业唯一入选的绿色技术。

据悉,京东物流SCEMP(京碳惠)在2024年获得ISO14083认证,并由此成为物流行业首个同时获得ISO14064、ISO14068、ISO14083以及欧洲智慧货运中心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GLEC认证的碳管理平台,展现了京东物流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新贸易格局下,卖家构建绿色竞争力正当时

在当前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电商行业的低碳转型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大电商平台将继续加大在绿色物流、环保产品、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投入,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场低碳转型浪潮,既为跨境企业打开新的增长窗口,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卖家需要适应平台的新政策和新要求,如提供气候友好认证的产品、采用环保包装等。另一方面,低碳转型也为卖家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如销售可持续产品、参与绿色物流等。当前,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跨境卖家可以通过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提升自身竞争力,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关税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中国卖家正加速开拓欧洲及其他新兴市场。而在欧洲,产品环保、可持续包装与循环经济理念已深度嵌入消费文化与政策法规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绿色法规逐步落地,绿色合规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市场准入的“硬门槛”

可持续浪潮已成主旋律,合规只是起点,绿色重塑才是出路。出海企业应在产品、运营、品牌三大维度深植低碳基因,抢占全球绿色消费的制高点。

绿舟——跨境碳合规行业领导者。业务涵盖CBAM、气候友好认证、可持续供应链等全球合规模块,已与超60%的Top100跨境企业达成合作。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84286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