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日,美国邮政(USPS)发布公告,表示其正在改进服务标准,改进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于4月1日开始,第二阶段将于7月1日开始。
根据公告,USPS旨在通过延长部分服务时效、优化运输网络及压缩不动产成本等调整,以达到"降本360亿美元"的目标。这些调整将涉及多个邮件类别,包括一类邮件(First-Class Mail)、期刊类邮件(Periodicals)、营销邮件(Marketing Mail)、包裹服务(包括装订印刷品、媒体邮件和图书邮件)、USPS地面运输(USPS Ground Advantage)、优先邮件(Priority Mail)和优先特快邮件(Priority Mail Express)。具体服务标准调整如下:
保持当前一类邮件和地面运输服务标准不变,确保5天内送达;提高服务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在区域和特定地区提供2-3天的转运服务;对于特定邮局的邮件收集,可能会延长服务时间一天,但整体上会提高邮件和包裹的送达速度。
由调整内容可以看出,此次调整并非单纯“升级”或“降级”服务,而是对现有资源的重新分配:部分服务或将迎来降本增效的利好局面,但是部分服务也或将面临时效延长与物流成本增加的双重考验。
1. 订单履约周期拉长
以First-Class Mail为例,1-5天的服务标准意味着部分跨境轻小件(如样品、文件)的末端配送不确定性增加。
应对策略:
* 分级物流方案:高价值订单采用商业快递(如DHL、FedEx),低利润商品采用USPS Ground Advantage + 第三方海外仓备货;
* 客户预期管理:在商品页面明确标注“USPS服务升级中,配送可能延迟1-2天”,降低投诉风险。
2. 物流成本结构生变
USPS对“媒体邮件”和“图书邮件”的调整,可能影响教育出版物、文化产品的免税清关流程。
应对策略:
* 提前申请ISF(进口安全申报):避免因配送延误导致的滞港费用;
* 探索混合运输:USPS末端配送 + 第三方头程运输,平衡成本与时效。
3. 供应链韧性再受考验
USPS两阶段调整(4月与7月)恰逢外贸旺季过渡期,叠加红海危机、巴拿马运河干旱以及裁员所带来的滞后反应等影响,企业需警惕“多频次小批量”订单的断货风险。
应对策略:
* 智能补货系统:接入USPS API实时监控配送异常,动态调整安全库存;
* 区域性分仓:在美东、美西布局双仓库,对冲陆运时效波动。
近年来,USPS已通过优化运输网络、调整陆空运模式、提高工厂生产率、关闭部分设施以及优化产品结构等措施,实现每年节省开支并增加收入。但对卖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此次调整也将倒逼跨境电商卖家重新评估物流成本与时效的平衡点。
在物流波动和成本上涨的背景下,海外仓现货一件代发或成熟的本土供应链成为了跨境卖家的救命稻草。通过提前备货至海外仓,卖家可以摆脱跨境运输中的清关延误、政策突变等风险。海外仓现货一件代发还可以灵活对接UPS、FedEx、本土卡车派送等多渠道,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物流渠道。
USPS新政下,跨境电商的竞争已从“价格战”转向“时效与成本的精细化管控”。卖家需在4月、7月两个政策节点前完成物流链路压力测试,重点通过海外仓前置与数据化运营构建抗风险能力。
结语:未来,物流时效的区域化差异与关税成本的分摊能力,将成为跨境企业的核心竞争壁垒。另外,此次服务标准调整对跨境物流和相关卖家的影响,也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