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数据表SDS是什么定义/sds和msds区别
SDS是Safety DataSheet的英文简称,SDS中文简称是安全数据表,MSDS是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的简称。在工作中,人们更习惯称之为MSDS,然而,最新的联合国GHS制度,我国国标以及欧盟CLP等现行法规/标准已统一对其简称为SDS安全数据表。大多数情况下,SDS安全数据表没有特别有效期,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
SDS安全数据表在化学危害信息是基于GHS分类,而不是有害物质和危险品分类。SDS和MSDS两者都提供了对化学品危害和安全注意事项的信息。
我国在2008年前的标准GBT16483-2000中称为MSDS,2008年重新修订的标准GBT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中,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了统一,缩写为SDS安全数据表。虽然国内法规已经将其更正为SDS安全数据表,但行业内称之为MSDS的习惯一直沿用至今,所以目前称其为MSDS的目前仍占大多数。欧盟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均采用SDS术语,而在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SDS也可作为MSDS使用,SDS和MSDS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两个技术文件在法规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一致,仅在内容上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建立并实行了安全数据表SDS/MSDS制度,要求化学品的生产厂家在销售、运输或出口其产品时,提供一份该产品的安全数据表SDS/MSDS。
我国是一个化学品生产和进出口大国,实施GHS将有助于我国对化学品正确分类和标识,这不仅会保护人类和环境还会促进我国化学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目前,国内只有一些化工企业对产品按GHS标准进行了分类和标识,大部分企业还不太了解GHS,甚至产品没有安全数据表SDS/MSDS。
二、有害化学品安全数据表SDS/MMSDS认证
化学这门学科是人类进步的结晶,世界万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人类通过化学去了解自然和利用自然。抛开有毒化学品,不能说哪种化学品是有害的、哪种是有益的。每一个化学品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关键看人类是怎样去利用它。“是否对人体有害?”这个命题又分不同的接触方式,有的是食用、有的是接触、有的是吸入。
GHS中对定义了有害化学品的危险分类并制定了分类方法,GHS制度 [2] 将化学品的危害大致分为3大类28项:
1) 物理危害(如,易燃液体、氧化性固体等16项)。
2) 健康危害(如,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等10项)。
3) 环境危害(如,水、臭氧层等2项)。
健康危害是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分类,可以通过已知数据了解化学品是否对人体有害。
比如防腐剂:三梨酸盐、苯甲酸盐,水分保持剂: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等。这些物质都是普通的化学品,不能说有害,但是添加过量同样对身体健康不利。
急性毒性:
通常情况下,当化学品的经口和经皮毒性数据小于5000mg/kg时即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皮肤腐蚀/刺激性:
一些化学品具有腐蚀性。比如:不同浓度的甲酸、磷酸,甚至盐酸、硫酸。这些化学品接触皮肤会造成皮肤损伤。
甲酸,又称蚁酸,最初是从蚁类动物体内发现、提取的。属八类危险化学品,但是却是只要行业的重要原料,而且作为橡胶凝固剂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伤害。像磷酸、硫酸、盐酸等强酸,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做酸度调节,许可范围内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根据GHS皮肤腐蚀刺激性的分类限值来看,当混合物中的成分浓度低于下表数值时,一般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