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一个产品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达三年,相信即便市场前景很好,仍会劝退绝大部分跨境电商卖家。但有人就愿意啃这样的硬骨头,并以此为乐趣,它的名字叫“百事泰”。
近期,各平台相继推出“全托管模式”,让业内对工厂型卖家的讨论达到了空前的热度。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工厂型卖家已经在跨境圈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被称为“跨境电商第一股”的百事泰。
在它之后,跨境电商企业掀起了一股新三板上市潮,而它的创始人徐新华也在企业登录新三板后,频繁地被业内活动邀请,分享他们的生意经和成功经验。然而,迈进资本市场两年后,一向活跃的百事泰却突然低调起来,“江湖”上也鲜少有关于徐新华的消息。虽然跨境电商卖家普遍低调,但百事泰安静得有些不同寻常。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深耕跨境电商行业十余年的百事泰显然不属于后者,沉寂的这些年,它一直在厚重自己的“产品能力”,并试图寻找新的增长方向。如今,百事泰这趟开往海外市场的“列车” 已经成功变轨至医疗器械行业,并逐渐加速向前。
跨境电商第一股,业内“元老级”卖家
昨日(6月26日),百事泰披露了2022年年报,成绩亮眼。财报数据显示,去年其实现营收2.34亿元,同比增长26.24%。其中,新开辟的家用医疗类目发展迅速,收入4652万元,同比增长54.08%,在四大类目中,增长速度排第二。
去年,受俄乌冲突、通货膨胀、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许多跨境电商卖家出现了增长停滞状况,在这种背景下,百事泰仍能逆势增长,与它的转型举措分不开。
在向医疗器械行业转型过程中,势必会伴随着产品结构升级和优化,以及折价促销清理毛利较低的产品。此外,它年尾还对防疫物资及设备做了大额的计提资产减值,没有对资产的大额计提百事泰将会多增加614万元利润。在这两方面影响下,百事泰毛利率和净利润两项重要指标略低,其中,毛利率同比下降7.68%。
说到百事泰,许多新卖家会稍显陌生,其实它属于“元老级”卖家了。2007年,茂润电气(百事泰前身)总部在深圳成立,并于2011年与跨境电商接轨,开始在亚马逊销售,此后,其电商版图慢慢在eBay、日本乐天等平台铺开,产品销售至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傲基科技、赛维时代、安克创新等如今名声斐然的大卖,都是差不多在这个时间切入跨境电商赛道的。
2015年对百事泰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它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更名为“广东百事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在新三板上市,成为“跨境电商第一股”。
它的成功为跨境电商企业在资本市场打开了一个缺口,此后跨境电商圈掀起了一股新三板上市潮,傲基科技、择尚科技、价之链、遨森电商、有棵树纷纷登陆新三板。
百事泰可谓当时的当红炸子鸡,业内各种活动争相邀请。不过有两个问题很快被发现,一是抄袭,二是增长受限。
“很多人不是来听你怎么做产品的,而是看你什么卖得最好,抄去卖”,提到这种不良风气,徐新华十分无奈。
为了产品销量不受影响,百事泰提前面布局知识产权和专利,竖起坚实的知识产权壁垒,公司已经获得已获得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135项、外观专利285项等,多款产品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并拿起法律武器,对多个侵权卖家提起诉讼,同时利用知识产权,通过亚马逊投诉掉了大量有侵权行为的卖家。
抄袭之外,增长也出现了问题。
数年来,百事泰的营收涨幅并不大,2018年后甚至出现了下滑。而上述很多差不多同时期上市的卖家,已经从当初的数亿营收,做到了现在的数十亿,甚至百亿。
百事泰想更上一层楼,必须要做出改变。事实上,早在2016年,徐新华就已经看到企业的增长瓶颈。
逆变器和智能电压转变器毕竟只是一个小品类,市场规模有限,天花板很低,当卖家做到小品类第一时,表明已经到头了,继续在这里深耕对业绩的提升帮助并不大。“当时,我的很多同行业绩成倍增长,但那阵我们已经没有什么(新)产品可以卖了。”徐新华说。
基于这两个原因,于是他在2017年决定“闭关”,思考企业未来的方向以及出路。在这个过程中,徐新华确立了两点,一是做大品类,二是把研发优势发挥出来。
蛰伏三年,2020年,百事泰重出江湖时,已经从“广东百事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广东百事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家用医疗以及大健康行业转型。
观察业内卖家不难发现,它们大多都聚焦在3C电子、服装、家具家居、玩具等类目,涉足医疗器械类目的几乎没有。
说到为什么选择这一类目,徐新华表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从企业盈利角度,医疗类产品对人的帮助最大,真正帮助到别人的东西才能得到认可和回报,另一方面是这类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大,可替代性不强。“在这个类目,我有很多创新的点子,能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应用场景,甚至能研发出一些完全功能原创的产品。”
不过,医疗器械产品不同于普通消费品,它对卖家的研发能力有着极高要求,而这恰好是工厂出身的百事泰所具备的。
入场一年营收三千万,医疗器械类目真香
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估计为35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21亿美元左右,2022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34%。
从市场前景来看,百事泰转型方向选对了。对此,其财报数据也给出了直接的证据。
财报显示, 2022年,它的家用医疗产品实现收入4652万元,为第三大收入来源,同比增长54.08%,增速在四大品类中排名第二。
目前,百事泰的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了逆变器、智能电压转换器的老产品,另一类是包含了电子体温计、血氧仪、助听器等新产品。
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徐新华深谙这一道理。“老产品有足够的行业地位,我不会轻易放弃。”他说,现在公司主要精力都已聚焦至新产品。
“扩大”“聚焦”是目前百事泰在家用医疗及大健康领域做的两件事,“扩大”即逐步丰富品类,家用医疗及大健康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应用场景多,需要更多的产品,“聚焦”即对其中几个品类进行重点投入,将其推至类目第一。总的来说,要进行全场景覆盖,也要有自己的核心品类。
电子体温计和助听器是它主要发力的两个产品。其中,尤其是助听器,行业现存的产品普遍存在缺陷,噪音很大,失聪的人不愿意带,通常只是在对话的时候才带上去。徐新华认为失聪的人多数是后天器官退化形成的,他们知道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知道什么是天籁之间,都会喜欢欣赏音乐,现存的产品虽然让失聪的人听到声音了,但是会对心里产生极大的影响,百事泰要做音乐级的助听器,要完全还原失聪者的听力,让他们的世界里不再充满噪音。
电子体温计是其切入家用医疗及大健康行业做的第一个产品,现在多个国家已做到线上头部。
不过单一产品的应用场景是有限的,当需求被挖掘完,复购将成为棘手问题。因为医疗器械并非快消品,很难让消费者买完一个之后,很快买第二个。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产品互相发生关联,实现跨品类复购。
正因为如此,百事泰在家用医疗及大健康领域的规划分为了三步:第一步是先丰富产品,第二步是产品智能化,然后和穿戴设备连接。第三步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推出增值服务来拓展营利空间。
徐新华认为,这个领域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卖一个单独的、独立工作的小设备,“你的企业要变得更伟大,更具规模,或者难以被取代,就要往这个方向走,因为产品一旦互联互通,消费者的粘性也会增加很多。”
采访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百事泰这位掌舵人对家用医疗及大健康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说:“现在基本属于红利的初期,而这个领域未来至少还有10年的上升期。”
虽然前景很诱人,但规划真正落地,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员工思维难以转变。
“开始时,很多人会不理解,觉得老板善变,明明现在的产品挺赚钱的,为什么还要转型,而且前期还要亏钱来做”,无论对谁而言,做出改变,离开舒适区都是很难受的,徐新华十分理解这种心情,但他对要走的方向也很坚定。
为改变这种思想,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对员工进行教育。起初,无论是在大会还是小会,都强调要转型一事,今年开始,为加深员工对家用医疗及大健康产业的认知,还将他们再次送进了大学。
这个学历提升计划是面向所有员工的,专业方向主要有三个:临床、护理和中医,广东省内有这些专业的学校均可报名,学费公司报销。根据计划,今年百事泰将安排30名员工去各大高校提升学历。
这并不是一笔小费用,但它还是毫不犹豫地做了。这是一项让企业和员工双方都受益的计划。从公司的角度,可以改变员工的惯性思维,将他们不愿意接受的新东西,在学校通过考试、听课等方式潜移默化地灌输至他们脑中。当然,员工也是受益的,因为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人脉也扩大了,认知提升了,这反过来对公司业绩提升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来自员工方面的阻力,医疗器械产品资质布局时间非常长。普通产品的认证周期基本是三个月到六个月,但医疗器械产品拿到注册证就要两三年,生产许可证的审批也很慢。中间还要到三甲医院做临床试验等,研发投入也很大。
其实,一家公司走什么样的路与它的负责人性格密切相关。徐新华就是一个对产品研发十分执着的人,因此虽然在线上销售,但却注定了百事泰是一家“产品型、科技型”企业。
创始人带头搞研发,欲做皇冠上的珍珠
在百事泰,徐新华既是掌舵人,也是最大的产品经理,公司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他牵头研发的。采访过程中,只要提及产品研发,他总是滔滔不绝,且眼里都是带着光的。
很多人会把产品研发当成工作,他却当成了爱好来做。他不喜欢旅游,也不喜欢玩游戏,唯独喜欢研究产品。
“简单”“舒适”“乐趣”“唯美”是他的产品研发理念,“那些垃圾货脏眼睛我不喜欢,有设计感的东西看着赏心悦目,人也开心,老一辈的思想是能用就行,但当代的年轻人可不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贴合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他也指出,真正做产品研发的公司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产品外观设计上,而是发掘消费者潜在需求(痛点),然后将研发前置,做原创产品。
前者是市场逻辑,后者是产品逻辑。目前在跨境圈,按照市场逻辑运营的公司有很多,按照产品逻辑运营的凤毛麟角,百事泰是其中之一。
徐新华认为,产品研发的核心难题并不在技术问题,而在大多数人活得太自我了,不会换位思考,理解不了消费者。
如今,徐新华已经将“产品研发”背后的东西吃透了,但事实上,刚入行时,他对产品的认知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对研发也没那么执着,之所以走到今天主要得益于早期开工厂的经历。
当时工厂接到的日本订单较多,因此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日本人,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是工程师出身的老板。受之前的专业影响,他们对产品总是有很多想法。
“面对别人的提议,很多人的想法是’我凭什么给你改’,但却没想过自己其实是获益方。”他说:“人家提出了好的想法,你在修改过程中,研发能力会得到提升,产品也会变得更好。”
这段经历让徐新华这个刚创业的新手,迅速建立并提升了自己的产品能力。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的带领下,百事泰的员工对产品的认知能力也很高。
多年来,他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把工作当成了乐趣,甚至将工作和生活打通了。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他想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东西他做到了,他会觉得很满足。
但其实,作为企业的掌舵人,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产品认知能力,更考验综合能力。因此,在工作之外,徐新华将大量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但学习的内容并不一定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作为企业的负责人需要宽度,学的这些东西,有用就用,没有就先放一边,说不定哪天对思路有所启发。”
徐新华是一个做长线的人,而品牌的形成恰好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提及如何建立起百事泰的品牌时,他表示,品牌和产品是相辅相成的,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会随着产品销量增长而上升,这是一件缓慢而又自然而然发生的事,当一个企业通过做好产品,累积到一定规模的销量时,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某个领域也就打响了。当然这些是底层的长期的逻辑,必要的Marketing手段还是要有的。
品牌有高低,而徐新华的目标是让百事泰成为皇冠上的那颗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