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企业生产的目的是在一定投入下产生更大的利润。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活动,不会增加产品本身的价值,物流活动是对企业生产过程赢利的直接吞噬。所以通过降低物流成本,以留存更多的利润,一直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
随着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流程的不断优化,生产成本逐渐下降,物流成本在产品价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因此,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和如何增加利润一样,受到企业高度关注。
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业界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交流:供应链优化、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建设、企业流程再造、物流外包、精益物流等。本刊在上述领域进行了常年的深入详尽的报道,内容也都是以企业为重心总结实践和深化研究的。
但是企业在物流成本优化实践中,遇到了一些貌似外围的问题,如标准化建设迟滞、共同配送瓶颈、托盘一贯化未能达成等等。事实上,由这些因素导致的浪费往往比企业内部成本的节约大出很多,而它们又往往是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
随着中国经济由30年的高速增长转入GDP7.5%的新常态,新一届政府经济发展思路是向增长要质量要效益。即,同样是7.5%的增长,追求质量和效益不同,主要通过企业转型升级和政府职能转变来实现。我们已经强烈感受到这一层面的改革扑面而来,如减少项目审批程序、发放企业经营负面清单、开放民营企业投融资领域等。在物流领域,新近开放国内快递市场,及与物流相关的上海自贸区建设等,这些改革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相信未来类似的政策还会随改革深化而不断推出。
归根结蒂,这些制度层面改革的核心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下面我们举例简要分析我国企业在物流成本优化方面遇到的一些难点,以及对制度改变的内在要求。
标准化将物流成本纳入下降轨道
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其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业工具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和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分领域和分系统中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统一的规定是实现标准化的前提,普遍采用是实现标准化的重要保证。进而标准化的两个重要特点就是系统性和约束力。这就说明标准制定和执行中的政府意义,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有力保证,有不执行标准的行政约束和市场成本。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向的作用。例如,我国铁路和交通两个部门的集装箱未能实现统一标准,双方交接时需要增加一道换箱工作,提高了物流成本,制约了多式联运的发展。再如平板玻璃的集装运输,由于未能推行统一的标准,各企业各部门均发展了自己的集装物流装备,一下子出现几十种集装方式,使物流系统建设出现迟滞,影响了物流效率。这说明标准化对物流的意义重大。
而对于制造业来讲,标准化带来效益已经是企业共识。以国内领先的物料输送设备供应商德马集团为例,通过实现产品标准化、模块化,德马预计2014年可实现生产成本下降10%。这是企业标准化的成功实践。同时,由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合作至关重要,德马集团发起成立了“浙江省物流自动化装备产业联盟”,汇集输送分拣系统整个链条上的原料供应、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企业,核心目标是上下游更好地协同发展。德马在企业产品标准化成功之路上越走越远,也将使更多的装备企业从中获益。如果物流装备企业通过实现标准化、模块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将直接带来企业构建物流系统的投资减少,对物流成本的下降会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从整个物流装备行业来说,实现标准化的情况远为复杂。目前,国内物流装备市场标准混乱,无序竞争,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不同企业的利益目标,辅之以相关政策,加速推进标准的制定和规范执行,以尽快使企业受益。
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开拓物流成本下降空间
共同配送是指生产和经营相同和相近类别商品的企业,共同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商品配送的运营模式。
城市共同配送的动因,归根到底是物流企业成本降低的要求,共同配送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由于采取柔性化系统可能带来的成本节约上。在共同配送体系建设中,政府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尤其初期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中,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至为关键。
2012年8月,商务部、财政部选取9个城市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与共同配送试点,2013年全国又增加15个共同配送试点城市。据统计,仅北京、上海两市利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41亿元,共计建设城市共同配送类项目45个,带动社会投资41.1亿元。项目实施领域涵盖共同配送网络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先进物流技术应用等领域。
除完善了城市配送布局规划,打通了电子商务、末端连锁商业网点和城市共同配送平台的信息链,有效破解重复投递、生鲜货品保鲜等难题,培植了相关企业的成长,共同配送模式的创新等,城市共同配送还实现了多项成本的降低。据测算,在电子商务领域,共同配送的模式将至少节省15%的物流成本。据快行线董事长刘培均介绍,共同配送可以把冷冻生鲜食品的最后100米配送成本降低30%,而随着这一模式的推广和集约化程度提高,冷链宅配成本有望降低50%左右。
其实,共同配送的社会效益远不止如此。据北京市快递协会秘书长王宝华分析,北京有物流公司几千家,10万快递员,如果一家公司进来建一个网点,100家公司建100个网点,而共同配送节省的社会资源不可估量。同时,资源整合后送货车辆在路上的无效运行大幅减少,能发挥减轻北京交通拥堵和降低大气污染的环保效益。
完全可以说,目前城市配送体系的面貌是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搭建和完成的。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像农工商集团从企业平台自发地发展到地方性配送平台将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支持,众多平台上各类企业要想实现运营成本降低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则不痛,打通业务壁垒的过程就是成本下降的过程,城市配送体系提供了系统性降低成本的条件。
“单元化物流”体系建设降低成本
2013年,我国著名物流专家、本刊主编、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吴清一创新性地提出“单元化物流”概念,即,整个物流系统中物品由发货地整合为规格化、标准化的货物单元,并且保持货物基本单元的状态一直送达最终收货点,货物单元也是供应链物流各个环节的作业单元,这种物流形态就是“单元化物流”。单元化物流将托盘、货架、叉车、集装箱、料箱、输送机、运输车辆等物流装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货物以单元化、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形式完成物流乃至供应链过程,从而大幅提高物流与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吴清一教授长期致力于托盘理论研究与实践,在国内率先倡议开展“托盘一贯化”、建设“托盘共用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单元化物流”。在他看来,单元化物流系统的建成和推广意义重大,首先就体现在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上。因为单元化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加快了物流效率,并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节省了人力,减少占地面积,对物流成本降低的影响明显。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助于供应链高效运行,缩短了货物在供应链中停留的时间,有助于减少库存,从而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单元化物流中,托盘共用系统是一种典型方式,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托盘租赁使用企业不必购买托盘,也无需存放、管理和维护托盘等,节约了人力物力,节省了土地和投资;如果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标准托盘,还会提高每只托盘的利用率和周转率,极大提高运输效率、带来效益;全程带盘运输节约的人力、时间,降低货物损毁、减少包装等等成本降低,虽尚无统计但只能更为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商务部以推广使用标准托盘为切入点,重点推进托盘共用体系建设。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开展相关调研,研究实施方案,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促进完善托盘共用相关标准体系,以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上海自贸区为物流带来红利
如果从制度变迁考虑,自贸区释放的制度红利应该是关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较大的和不断持续的红利。
据本刊记者对上海自贸区的观察,其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投资、贸易、金融方面的创新,物流的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政策导向”。而这些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首先,自贸区形式本身就是以高度集约的生产与经营,高效完备的供应链体系,高效的作业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对物流运作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的降低。随着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自贸区在其他城市的复制,相关联的企业会越来越多,物流成本具有的“乘数效应”将意味着巨量直接物流成本的降低和倍数级产品销售实现。
其次,物流企业通过对接国际先进物流理念和物流运作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可以帮助更多企业优化物流流程,使企业物流成本降低。
与自贸区相关联,我们还期待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有进一步突破和充分发育,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因为完备的市场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不为人知的状态下由市场经济自动完成的。由此我们对自贸区带给物流成本的系统节约充满期待。
制度经济学基本观点告诉我们: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上述分析所涉问题,基本可以归结到制度层面,是物流企业发展、物流装备体系基本建成情况下,企业与政府管理、行业管理发生的交接和冲突问题。这样的关联问题还有很多,如医药、危化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对于物流运输企业发展的影响、物流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与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关系等等。政府规则的制定和改变对企业成本有巨大增减作用,企业应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及时在这些变化中找到落实物流成本优化的途径。此外,企业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应更多地协同一致,为行业“公益”做努力。因为物流操作人员克服多余动作、作业流程优化等带来的物流成本降低,与物流基础运作体系缺乏、系统不科学、标准不健全等制度性原因浪费的效率和资源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对此我们每个物流人都无法平静以待。
我们期待政府出台更多利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使影响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制度因素能够更快地改变乃至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