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顿·科特勒(Milton Kotler)

全球知名的“营销实战大师”,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是“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之弟,全球顶尖营销顾问公司——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KMG)的主席、美国营销协会成员,也是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美中商务发展委员会主席兼创始人。

米尔顿·科特勒在营销学领域有深厚的造诣,他研究发展了大量的营销分析和系统工具,并在营销和商业流程变革领域出书立著,其最新著作是关于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的《慧眼看中国》

米尔顿·科特勒先生是业界公认的企业发展战略,营销战略、收购与兼并品牌管理策略、迂回营销、城市营销、关系营销、营销工程和战略计划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方面的领导先锋。

服务公司包括: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 通用电器(GE), 杜邦集团(Dupont), 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 默克制药(Merck), 米其林公司(Michelin)等。

今天我们重点讲述的是基于不同地理位置选择的营销,这个关注的重点是我们如何在全球性城市市场当中进行细分,进行我们的营销策略。关于地理位置和营销的关系,过去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今天要做一些重点强调,同时给大家一些数据。

基于地理位置的消费市场在不断发生变化,在2010年,拥有500万以上人口的600多个全球性城市,他们产生了3万4千亿美元的产值,占全球GDP的65%。也就是说,600个全球城市,只占到全球20%的人口,而产生了全球65%的GDP。

另外,在2010年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全球性城市都位于发展中国家。麦肯锡曾做过一个预测,到2025年,600个全球城市将会产生6万5千亿美元的GDP,基本上是翻番了。实际上到2014年已经比较接近这个数字了。

而且,主要的增长来源来自于那些身处发展中国家的超级城市。在中国有11个超大型城市,而在美国只有一个超大型城市,超级城市的定义是指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城市区域。美国唯一的超大型城市是芝加哥。

再看一组数据,有440个平均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这些发展中国家的440个城市贡献了2万3千亿美元,也就是相当于全球37%的GDP份额。在这些新兴城市当中将会有10亿的消费者。

这带给我们一个变化非常大的关于财富、关于消费新的分布的定义。这样的变化,对你的公司意味着什么呢?你下一步的增长来源应该投资在哪里?我们给你的建议是不要把市场扩得太广泛,以致于你没法聚焦,应该聚焦于给你带来最大市场潜力的几个地方。

中国是现在全世界在超级城市、大型城市和中型城市的规模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时拉丁美洲,东南亚市场也有着着非常快速的增长。而在发达国家市场的增长率非常慢。

但是,在发达市场当中存在很多过去积累的财。所以,发达国家呈现的是强有力的消费,比较低迷的投资。

在发展中国家市场,这些新的财富,它的特征是非常强的消费力,相对来说在投资上做得比较弱。

正如营销的核心基础在于市场细分,市场细分仍然是营销当中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通常来讲,市场细分比较适合运用在进入新的国家市场。

关于市场细分的关键,过去是关注国家,现在开始关注我们如何筛选真正应该进入的都市圈,以及围绕着我们如何进入都市圈周边的合作城市。也就是说,从地理角度讲,营销从过去关注一个一个的国家市场,开始进入到关注一个一个的城市市场。

传统上来讲,过去的商业领袖在过去40年当中,一贯的做法是当进入一个新的国家的时候,往往把总部放在这个国家的首都或者拥有巨大金融资源的城市,通过获得政策和金融支持来进入这个国家市场。也就是说,过去40年当中,进入国家市场的实践方式是通过在首都设立公司总部。

今天整个财富聚集,即便在一个国家之内,也是按照区域进行非常不同的划分,不少城市的GDP增长率和财富聚集超出了这个国家的平均水平,比如在墨西哥巴西等等都呈现这些特点。

很多国家一些重要城市的GDP增长率要超过首都的GDP增长率。像墨西哥、巴西、中国、哥伦比亚印度等等,里面有很多城市超出了首都的经济增长率。

如今很多国家的政府都面临着财政危机,资金匮乏。我们同时看到大量的资金和投资者是来自于首都之外的工业和商业发达的城市当中。

国家经济主要的发展引擎来自于那些跨国公司,以及营业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公司。可以对比一下数据,在1980年的时候有472家财富500强公司来自于发达国家,到了2010年,有415家是来自于发达国家,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发达国家500强公司就仅有271家,中国到2025年会有120家公司进入全球的财富500强名单。

再看一组数据,2010年全球八千家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当中,有四分之三是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到2020年将新增七千家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这其中70%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因此,大的跨国公司会继续深化他们对各个国家市场的渗透,但是同时来自于各个发展中国家的新的跨国公司也会强化对这个区域市场的渗透。

整个中国的市场,通过大型企业组织不断渗透,实现了持续的增长。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的兼并收购等等,都使中国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获得了持续的增长。

如何科学地预计和评估全球超级城市群的增长,并优先投资与你的企业实力最相符的增长城市。选择那些GDP和中产阶级增长率最高的超大型、大型和中型城市渗透,而不是选择一些暂时看起来容易进入的市场,在“廉价”的机会型投资中浪费资源。

作为一个全球企业,你不要浪费过多时间在那些没有预算的中央政府的领导或决策者,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城市层面的领导和城市投资者进行沟通

从组织架构上来说,以前采取的是大区域,现在应该让你的高管和管理人员去各个城市,建立起能够产生收入增长的关系,在城市层面协调关系。

我们在选择城市的时候关注的几个指标,第一个是增长率。增长率往往可以通过GDP或者人均GDP,以及中产阶级家庭增长,人口增长和城市密度这些指标来看一个城市的增长率。

其他的还有一些商业因素,包括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良好的政策,产业集群的情况,供应链的情况等等。

人才也是你要选择城市要特别关注的,关于管理人才的可获得性,性价比高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关的学术和创新资源的情况,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

一个城市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包括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性,和城市管理层这个城市未来的前瞻性。之后是生活方式,这个城市的生活方式是否适合你。

最后我想谈一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现在是在美国和欧洲这些经济低迷,但依旧富有的国家买入或投资有价值资产的最佳时机。

这些资产分成几类,一类是技术资产,第二类是物业,房地产相关的资产。第三类是制造业和服务公司的资产,暂时面临财务困难的制造业和服务类公司。第四类是品牌和连锁零售的资产。第五个是有数字化平台支撑的商务公司的资产。最后一个是做基础设施服务的合同资源。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几点值得注意的:

要找值得信任的国外顾问和引路者,因为太多的做倒来倒去的华人亲戚似乎帮你来做事情,但是捣了不少乱。

赢得在国外的生意或者政治方面的朋友。

与其他的中国公司合作来扩大收购和投资的规模。

寻找国外的投资合作伙伴和技术合作伙伴,共同来杠杆翘动这样的投资。

积极做自己的公关宣传。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8515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