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如今已经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相当丰富,在地域分布上也非常广阔,遍及五大洲。截至 2010年,全球已经探明的稀土总储量接近 1 亿吨,这个数量相当庞大,与 1996年全球已经探明的稀土储量相比变化不大。当然这个储量变化是动态的,其中肯定有一部分储量已经被消费掉,同时又有新探明的稀土量来弥补。此外各国的稀土储量占比变化不大,全球分布不均的现状依然存在,已经探明的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这五个国家,占比超过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三,是名副其实的稀土大国。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稀土储量总共才占到全球稀土总储量的 22%。
我国稀土出口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在70 年代之前,我国稀土储量的变化不大,而在 70 年代之后,稀土储量开始急剧下降,从中可以看出稀土出口是导致我国稀土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我国一直是
全球稀土供给最重要的国家。
俄罗斯是全球稀土储量仅次于我国的稀土大国,位居全球第二位。然而与我国的大量开采、出口不同,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俄罗斯有意节制稀土资源的开采,使其稀土资源份额呈稳定趋势。
美国也是稀土大国,占全球储量的一成多,从分布来看,有十几个矿床分布在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爱达荷和怀俄明等州。其中,著名的大型稀土矿床芒延帕斯和贝诺杰是二十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世界主要稀土供应地。然而,美国很早就意识到稀土资源的重要性,从国家层面对稀土资源进行规划。近几年这个
稀土大国的本土开采几乎为零,稀土来源主要是从我国进口,使得美国本土的稀土储量呈稳定趋势。
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约 540 万吨,占全球稀土储量的 5%,维尔德山和诺兰是其主要的稀土矿床,种类以独居石为主,稀土储量变化不大。
印度稀土资源的储量约 310 万吨,约占全球比例的 3%,其稀土资源主要为海滩冲积砂矿的独居石矿物。随着新矿床的发现,印度的稀土储量由 1996 年的1.1%上升到 3%。
除上述国家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稀土终端应用不断扩展,稀土消费量迅速增加,各国都加大了稀土的勘探力度,新的稀土资源不断发现,相信未来稀土资源的全球分布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美国的稀土终端产业比较发达,如汽车产业,需要消费大量的稀土资源,因而美国很早就认识到稀土资源的重要性,目光长远,特别注重稀土资源未来的发展情况预测,并由此制定了一系列长远的规划。例如,1998 年 3 月美国最大的稀土矿床所在之处芒廷帕斯矿山被关闭,停止稀土开采。美国钼公司采取这一举动的真实原因是我国稀土的大量出口足以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同时过度的出口量导致国际市场上稀土价格低迷。基于此种情况,钼公司才采取了停止稀土开采的对策,既获得了廉价的稀土储量,又保护了环境。2010 年 3 月 17 日,美国能源部官员发表声明,将从三个层面进行稀土供应的战略规划:首先,建立多样化的系统供应链,目的是保障本国稀土资源的长远供给。并且在系统供应链的建立过程中,美国政府将提供大量的资金援助。其次,加大投入研发稀土替代产品,大力支持各稀土消费企业开发和利用稀土的替代性资源,从而降低稀土的消费量。最后,全面提高稀土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循环使用。以上这些长远规划的引导作用在美国稀土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稀土资源也不例外。同时日本又是稀土终端应用领域非常发达的国家,稀土需求量较高,为保障本国稀土资源的长远供给,日本一直将稀土战略储备计划摆在十分重要的高度。早在 1983 年,日本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稀土战略储备的相关政策制度,主要是涉及稀有金属的回收和再次利用,减少稀土资源的消费量。2006 年,日本又再次把三种稀土金属纳入战略规划中,保障日本的汽车行业和电子等产业的长远发展,以便在生产中及时提供稀土原材料。而且从目前情况分析,日本的稀土储备量相当庞大,粗略估算可以供其本国内所有需要稀土的企业消费长达两个月甚至更久。不仅如此,日本在积极储备稀土资源的同时,还想尽办法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口稀土资源甚至直接介入了国外稀土资源的开采行为。2010 年,日本开始大力扶持印度稀土资源的开采,来满足本国的稀土需求。
稀土只是名字叫稀而已,世界范围内大量存在,非洲现在也在开采,所以稀土出口市场就是靠牺牲利润开拼市场,非常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