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办在即,相关信息陆续披露。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高级别会议将采取“1+6”模式,六场平行主题会议包括政策沟通、加快基础设施联通、推动贸易畅通、促进资金融通、增进民心相通和智库交流。
这其中,“贸易畅通”最受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企业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最关注“贸易畅通”,占比达到54.8%,其次则是“政策沟通”和“资金融通”。
的确,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各国都在不断增加限制性措施和规定,逆全球化事件时有发生,全球范围内的投资保护主义有进一步抬头的迹象。
遭遇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企业“走出去”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前期备受关注的鸿海集团在收购日本东芝存储器公司时,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陷入经营窘境的日本东芝公司,正在兜售旗下的东芝存储器公司,包括鸿海在内的多家企业积极参与竞标,但日本当局则称将启动外汇管制法,控制来自外国的收购。类似的案例还有TCL收购汤姆逊、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因此,企业担忧“一带一路”建设贸易畅通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一带一路”于中国对外贸易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性日渐提升。贸易方面,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总额947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25.7%;投资方面,统计显示,最近3年已超500亿美元,其中2016年总投资达140多亿美元,预计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分别达到236亿美元和1603亿美元。
因此,随着投资、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企业“出海”加速,进一步促进贸易自由化,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掣肘“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体共同努力的方向。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打破贸易保护主义、对相关地区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相关参与主体就不断致力于贸易畅通。今年以来,关于促进贸易畅通的步伐明显加快,就今年商务部召开的几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即多次对贸易保护进行回应,如年初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表示,走出去的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应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运用WTO的相关规则以及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的利益。”
然而,除了积极引导企业面对贸易保护进行维权外,更应该从宏观层面进一步促进贸易畅通。其中与相关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就是很好的着力点。
根据商务部近日公布信息,中国将与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自贸区建设。目前中国已与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并实施了自贸协定,其中涉及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有11个。自贸协定涵盖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包括货物贸易,并开始扩展到服务贸易,还有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劳工保护等各个方面。
当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型全球化推进过程中,应改进过去存在的不足之处,致力于满足碎片化需求、分散化需求、个性化需求和本地化需求,推动一个公平、创新和良治的全球化。如此才能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经济互动均衡发展、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