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疫情依然汹涌,北半球又进入秋冬季,中国外防输入压力陡增。据不完全统计,最近这几天,山东济宁、湖北武汉、甘肃兰州、福建泉州、山东济南、河南郑州、陕西西安等地进口冷链食品检出核酸阳性。
如果把时间线放长一点的话会发现,自7月3日厦门、大连海关在从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以来,国内共30余次在进口冷链食品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阳性。
另外,至今已经发现5例新冠阳性物传人的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最新提醒,目前多地发现新冠病毒明确存在“物传人”的情况,外防输入,防人也应防物,对来自国外高风险地区的快递包裹信函也要做到全面消杀。
厦门发现进口冻肉外包装核酸阳性
16日,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报称。11月15日,疾控部门在对厦门市某冷库进行常规例行抽检时,发现该冷库1份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经查,该批法国进口猪肉是从上海洋山港入关,共25吨。10月14日运抵厦门某冷库储存至今,整批冻品均未使用,没有流入市场。
而据不完全统计,进入11月以来,在冷链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案例已经涉及天津、山东、湖北、福建、甘肃、河南、陕西等多省份。
仅11月13日至16日4天时间,就有山东的泗水、济南、梁山,以及陕西西安、河南郑州、湖北武汉、福建泉州、甘肃兰州、福建厦门等多地通报在冷链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上述地区的检测样本涉及到冷链虾、冷冻牛肉、冷冻猪肉等,产地覆盖德国、阿根廷、沙特阿拉伯等地。
更令人警惕的是,早前在青岛和天津都已经出现了冷库装卸工人被感染的案例。
这其中,天津的确诊病例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该例病毒与北美3至6月份流行毒株高度近似,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I(北美分支)。
近期多例新冠阳性冷链物传人
11月9日,天津市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后转为确诊病例),为货车司机,曾到事发冷库拉货;
11月8日,天津市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病例为一名冷库装卸工人;
9月24日,青岛市卫健委发布官方消息,青岛市在对青岛港大港公司“应检尽检”人员定期例行检测中,先后发现2名装卸工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属无症状感染者;
7月23日,大连市时隔111天后再次报告了3例本地确诊病例和12例无症状感染者,且在一位确诊病例所在企业“大连凯洋食品有限公司”外环境中检出了新冠病毒。
10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消息,在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
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感染风险人群主要为冷链物品从业人员。
交通运输部连发2个指南
加强冷链港口防疫
1
进口冷链食品物流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印发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简称《指南》),明确进口冷链食品装卸运输过程防控要求和消毒要求、从业人员安全防护要求及应急处置要求。
《指南》要求加强从业人员防护,切实保障冷链物流一线工作人员自身安全;严格运输工具消毒,坚决防止病毒通过交通运输渠道传播;严格执行信息登记制度,如实登记装运货物、车船、司乘人员(船员)、装卸货及收货人信息等;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坚决切断冷链物流病毒传播途径。
2
港口及其一线人员疫情防控指南修订
近日,交通运输部修订发布了《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四版)》,贯彻落实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有效应对因船员换班以及冷藏集装箱和散装冷藏货物造成船员及港口一线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
《指南》明确,港口企业、引航机构应加强信息管理和报告,做到及时掌握到港船舶、载货和船员信息。直接接触冷藏货物的人员应相对固定,实行闭环管理,定期检测体温,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全程做好防护,避免货物紧贴面部、手触摸口鼻,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本文由外贸救助中心,外航运,云通关综合整理。
科越云通关一站式外贸管理系统咨询:微信号Caihaowei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