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这条路上,SOHO是没有前景的。”

敲下这句话的时候,我知道,有很多已经加入或者正打算奔赴SOHO大军的朋友们,此时此刻一定正憋着一肚子的话等着反驳我呢。

毕竟,我自己当年做SOHO的时候,要是有谁敢和我扯这玩意,我准保能和他辩上个三天三夜。

但是现在,SOHO的圈子里跳出来,看见一个新的天地之后,我才发现,过去的自己实在是太膨胀和太狭隘了。

01

SOHO的我们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被掏空了

刚开始做SOHO的时候,我一度以为自己正沿着人生赢家的轨迹稳步前进。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我的收入实现了从零到打工时的一半,再到与打工时持平,两倍、四倍……的飞跃。

面对着这样的优异成绩,我感觉自己已经远远地甩开了同龄人一大截,接下来的人生目标就应该是洋楼会所和嫩模了。

然而,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实现这个目标之前,我已经被内心的恐惧给压倒了:

即使我昼夜不分24小时连轴运转又有什么用呢?

工作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向天再借五百年我都觉得有点少。

不敢病,不能病,一旦躺下了,之前的工作就都得重新来过了……

终于,在又一次病倒,还强打起精神回复客户邮件的时候,我意识到:

如果再在SOHO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接下来要透支的就该是我自己的身体了,组建团队这件事情必须被尽快提上行程。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门徒圆桌遇见的一个小伙伴,在她身上,我隐约看见了几分自己当年单枪匹马做SOHO时的影子。

她做SOHO已经有四五年时间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她尝试过新的产品类型、新的业务模式,也一直在按照各路大神们的方法论,挖掘着上下游。

然而,让她感到痛苦的是,虽然今年的收入相较于过去几年来说,已经有所好转,但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怎么努力,她都无法再往前多走一步了。

而这其实就是“在创业这条路上,SOHO是没有前景的”这句话最典型的表现:

SOHO到达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无论怎么挣扎,也无法实现突破,只能是一直都在原地踏步。

02

SOHO是一条

难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1

因为SOHO的边际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所谓边际成本它指的是,每销售一单位产品带来的总成本增量。

譬如,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2

因为SOHO的机会成本太高了。

所谓机会成本,它指的是,当你面临在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时,被舍弃的最高价值选项。

譬如,曾经有无数个女孩为你的帅气容颜而疯狂,但最后你选择了和她们中的一个步入婚姻的殿堂。

那么,这个时候,你的机会成本就是,在你没有选择的这些女孩中,最优秀的那一个。

同样地,选择SOHO这种创业模式,当我们在进行重复繁琐的工作(譬如整理单据)时,我们的机会成本就是更有价值的工作(譬如开发新客户)。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而你又没有撒豆成兵的上乘武功,那你也只能是咬咬牙,忍痛放弃部分精力范围外的业务了。

作为1-3年的短期规划,SOHO固然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下一步发展的原始资本,但如果想要长久地做下去,转型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朝着团队化经营的方向前进,才是硬道理。

03

想要继续发展下去

就要让自己从低维度的工作中脱离

然而,当谈到建立团队的问题时,大多数SOHO们却选择了退缩:

我也想招人啊,但就这几十平米的办公区,除非瞎了眼,否则有哪位大神能瞧得上咱啊。

这种想法,其实就有点完美主义的味道了。

你说你都快衣不蔽体了,我给你一件衣服让你先挡挡春光,结果你嫌这件衣服太廉价,还口口声声地喊:价格低于1000元的衣服,我是绝对不会穿的!

OK,没问题啊,那你就继续在寒风中等着吧,看看会不会有哪个“好心人”愿意用1000元的衣服来帮衬你一把?

当然,我打这个比方并不是为了埋汰谁,想表达的意思其实也特别简单,那就是:

招人只是一个手段,关键是,我们要通过招人来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在自己都快要被榨干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优先招募那些能够降低自己既有工作量的人,而不要总惦记着那些高质量人才

通过招人将自己从重复的、低维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自己的大脑可以聚焦在思考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上,才应该是我们最该解决的问题。

思考什么?

三个最关键的问题:

1、我到底想做一家怎样的企业?成为这样的一家企业,可以给我带来什么?

2、我现在有哪些资源和能力?为了实现愿景,我应该具备什么资源和能力?

3、为了获取这些资源能力,我现在能够放弃什么?或者应该交换出去什么?

我刚开始做SOHO时,挣的钱也不算少,但我的忧患意识非常强烈,知道假如我就这么走下去的话,天花板将会非常低。

于是我付出了很多心血(和金钱)去培育团队,去开发新的客户,去寻求另外的业务模式...etc。

这些动作第一让我非常的累,第二让我挣到的钱反而还没刚开始的时候多,第三持续的时间还不短。

但幸运的是,我算是熬过去了吧,突破了当时的天花板,沉淀了自己的核心能力。

当然,在突破天花板的这几年我也走了很多弯路,砸了很多钱,这很正常,行动就一定会有付出,转型就势必会带来阵痛。

但关键在于未来的你到底想做什么样的事情,以及焦虑之后,你是否能够及时地行动起来。

最后,假如大家需要什么比较落地建议的话,可以提出来。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0617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