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红是非多,网红?山寨多!

无论是人还是店,只要是网红,都难逃“撞脸”“撞名”魔咒。可是人可以长得像,人也可以整成一样,商标也可以无所谓吗?

鲍师傅是北京的老字号糕店,2003年成立,2013年初因为一档美食节目的报道名气大震,2017年南下上海人民广场开店,由于这个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排队到地铁口,一夜间“鲍师傅”成为“网红”。

开店之处全是排排排,最疯狂的时候为了吃上一口传说中的网红小蛋糕,可以足足等上7小时。(这简直是真爱了)

被山寨数百家,每年损失千万元

成为网红之后的鲍师傅却越来越烦恼!几年间,病毒感染似的山寨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数百家,更有北京某餐饮公司直接在市场做加盟,大肆招商赚取加盟费。而钻研产品研发的创始人鲍才胜有种为他人做嫁衣之感,从此奔波各地维权打假。

造成这一人间惨剧的原因,按照鲍才胜本人的说法,那就是:“我们自我保护意识太差了,当年注册商标时没有做全品类覆盖,以至于让别人钻了空子。”

查询商标局网站,“鲍师傅”相关商标被申请了156个,而鲍才胜的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名义提出申请的仅有45件

不仅如此,早在2003年成立的鲍师傅拖到2013年才申请注册第30类糕点商品商标,2014年“鲍师傅”商标注册成功。之后又注册了第35类商标,却忽略了第43类餐饮服务商标。

最不凑巧的是,第43类餐饮类别“鲍师傅”商标在2015年被北京某餐饮管理公司申请注册,且注册成功了,人家用这个商标做加盟全国开了几百家店。

商标布局不完善,因为没有第43类商标,导致鲍师傅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

不仅经济损失,正品“鲍师傅”的信誉也遭到了考验。今年有媒体曝光,网红鲍师傅雇人排队,以提高店铺知名度,造成生意火爆的假象,误导消费者的购买。然而,之后才发现,雇人排队的鲍师傅店,不是鲍才胜的店,而是上述第43类商标持有公司的加盟店。

辛苦维权,苦中作乐

山寨维权有那么简单?据记者对鲍才胜的采访,从2016年起,鲍师傅就开始陷入大规模打假之战,两年多来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艰难”

18年初,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向北京工商局举报,称北京有多家糕点店侵犯其“鲍师傅”注册商标专用权,请求予以查处。3月15日,北京市工商局查处了33个假鲍师傅门店。

同年3月份,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公司将南京秦淮区长白街一家门头打着“鲍师傅”的糕点店店主陈某和江宁区秣陵街道的鲍师傅食品店和分别告上法庭。最终南京法院判令判令两店停止使用鲍师傅商标,赔偿原告5万元。

8月份,苏州虎丘法院通过调解达成,辖区一家糕点店停止对“鲍师傅”商标侵权,由被告一次性赔偿原告5万元损失。

19年1月份,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决北京香十里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停止侵犯“鲍师傅”商标权的行为,赔偿鲍师傅经济损失8万元。

“接连赢了官司,虽然赔偿的金额并不多,但是个好现象,现在很有信心继续全面展开维权,想必以后在维权上付出成本越来越低,而侵权的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高。”鲍才胜说。

由于资金有限、人手不够、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诸多原因,创业者往往选择先把生意做大、产品做好,而将商标注册申请推后,或者先注册一部分商标。这样一来,留下的商标侵权隐患就比较多。

而维权的难度要比提前保护的成本高的多,花费的精力也难以考量。因此,高沃知识产权建议:创业者一定要“产品未动,商标先行”,做好商标跨类别/关联类别注册,甚至做好全类注册/防御商标注册,以免发生“鲍师傅”的类似情况!

来源:北京高沃知识产权,转载请联系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0026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