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价格太贵了,别的供应商报价比你低XXX。”
外贸人最怕收到这样的消息——降吧,利润见底还要担心客户得寸进尺;不降吧,辛苦跟进的订单眼看要飞,心里冒火。
其实,报个价格后没声音的都是白嫖,一直还价反而代表这个客户是真实的买家。三招教你搞定订单!
一、不同情况,对症下药
客户压价的 “套路” 看似相同,背后动机却天差地别。冒冒失失降价,吃力不讨好。
① 口嗨型
这种客户压价只是出于职业习惯,明明已经推拉了好几回,张口还是你的价格比同行高。多半是虚报价格,试探底价。
你便宜了,对方感觉还有水份,能再压榨一点。所以,我们不谈价格,谈“价值”。
“不介意的话,方便告诉他们的价格和配置吗?”(观察反应,顺势试探)
“市场上的价格确实是五花八门的,永远都有更低的价格。但每家的成本构成不一样,比如我们坚持用XX原材料,拥有XX专利。”(强调差异化)
“您这边如果有具体的顾虑,我们可以拆开来看,比如您担心的XX环节,我们是怎么做的……”(沟通细节,主动拆解价值,让客户无法只盯着价格)
② 假低价
如果客户真的从同行那里拿到了不合常规的低价,反而意味着真正的机会到来了。
客户自己也清楚市场行情,面对低价,他自己也“发怵”,但总想着万一呢?
建议用“价格可视化+样品对比”,把“怀疑”变成“客户自己发现问题”。
直接为客户拆解产品成本。以儿童安全座椅为例:骨架材料(如钢架、塑料)、缓冲材料(如EPS泡沫、EPP泡沫)、面料、安全带卡扣、认证标准等,稍微调换一个或多个配材的材质,成本就差很多,质量也会差很多。
最好是建议客户购买两个样品,实际测试比对一下,绝大部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③ 真低价
如果同行的产品差不多,价格确实比你低,怎么办?
先定心,客户为什么不直接去买低价产品,而是跑来问你?这恰恰证明你身上有特质能抓住客户需求。既然没办法从同行身上找原因,那就要从自己身上抓痛点。
痛点是什么?因人而异。你需要了解客户,竞争对手和自己的情况,知道客人最关注的是哪一块,清楚你的优势在哪里。
常见的有这些:
● 产品的长期稳定性(如换新供应商,担心后续批次偷工减料);
● 配套服务(如售后响应慢、交期延后、定制需求无法满足);
● 风险承担能力(如小厂可能订单没保障);
……
论述优势的时候,口说无凭,要有产品图片视频,摆数据参数,放客户案例。
如果有利润空间,可以适当降价。怎么降价,才能让客户感觉占了便宜?见后文。
④ 愿赌服输
如果同行的价格真的比你低很多,那无解了。客户没有理由放着钞票不去挣。你要做的就是重新拆解工厂成本,优化生产流程。
二、三大注意点,避免踩坑
除此之外,这 3 个关键注意事项,帮你避开90%的压价陷阱。
① 降价要注意方法策略
我们的目的不是真便宜,而是让客户感觉便宜。
● 要给降价找理由。不要无缘无故爽快降价,只会让客户觉得之前的水份太高。常见理由有更换无关配件或包装、老客户专属优惠、汇率/原材料波动等;
● 所有的价格让步都是有条件的。比如提高订单数量、捆绑订单、提高定金比例、缩短账期、用赠品/升级包替代直接降价等方式;
● 控制降价次数,降价幅度要越来越小。如第一次降2%,第二次1%,第三次0.3%,每次让步都需要客户付出更多条件,同时让客户感受到让步的艰难,比如附内部申请截图,强调动用预算等。
● 放弃劣质客户。如果客户的唯一痛点是价格,他的忠诚度和利润点都是很低的。
② 无法拒绝的大客户降价
有外贸人实话实说:如果我的大客户,叫我降价,我很难拒绝。人家占了那么大的比重,哪怕赚得再少,也要把订单接下来,让工厂运转起来。
吸管大王楼仲平有个结论:一个普通的企业,单一客户销量占比20%,可以控制你的企业;超过40%,他是你的股东;超过60%,相当于你的企业是客户的。
所以,你想着靠一个大客户“躺平”,实际丧失了企业的主动权。这种情况,只能先降价拿订单,同时,要自己发展更多的小客户,逐步分散单一客户的压力。
③ 最好避开一对多比价的不良环境
在B2B网站上,外贸企业往往陷入“一对多”的被动比价困局——客户动动手指,即可同时收到几十上百家供应商报价。同质化列表页里,价格成为唯一显性竞争维度,大家被迫卷进无休止的价格战。
而云平台私域独立站则重构了供需对话场景,通过Google营销系统、社媒营销系统、靶向EDM营销系统、大数据营销系统、CRM营销等,让客户主动上门,从“被挑选”转为“一对一深度链接”,最大限度避开一对多的杀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