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人规模庞大的东南亚“中餐热”格外明显,人在泰国的乐乐也发现,想要在海外稳定输出高质量餐品,成本管理难度是指数级增长的。
“店里的醋,只能用镇江醋,不能山西醋。”乐乐经营的是以口味精细著称的淮扬菜,为了还原正宗的中式风味,不仅关键调料要从中国进口,还得挑剔到产地。
他又不敢用科技与狠活,“泰国电商不发达,空调也没那么普及,人们总爱往商场里跑。”线下实体经济坚挺的情况下,口碑就是活招牌,糊弄客人的店干不长久。
这样一来,店里每年光是进口调料的运费,就高达三四万人民币。“而食材影响的只是餐厅毛利。”乐乐说道,后面还有税务、租金和人工等拖累净利。
他的店里,经常上演这样一幕:中国客人吃完饭,拿着小票质问他,为什么要多收7%的税。每每这时,他都会耐着性子解释,在泰国达到规定营业额就要交增值税,大多数客人表示理解,但也有不少人坚持怀疑他“巧设名目”。
“中国的税都算在菜价里,不认同也正常。”乐乐如此宽慰自己,但仍觉得委屈:增值税对本地餐厅收得宽松,对中国餐厅却是严查,加进菜价显贵影响生意,单独列出来又要挨骂。(文字来源36氪出海)
01
为什么中国餐厅在泰国营业需要交增值税(VAT)?
一、泰国增值税的适用范围
①营业额门槛要求
根据泰国税法,任何在泰国境内经营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若年营业额超过 180万泰铢(约34万人民币),必须强制注册增值税并依法缴纳。这一规定适用于所有行业,包括餐饮业,无论餐厅的投资者国籍如何。中国餐厅若达到这一标准,即需纳入增值税征管体系。
②餐饮服务的非豁免性质
泰国增值税的豁免范围主要涵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而餐饮服务属于典型的商业活动,未被列入豁免清单。因此,中国餐厅提供的食品销售及服务均需按 7% 的现行优惠税率(2025年9月30日前有效)缴纳增值税。
③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征收
若餐厅需从中国或其他国家进口食材或设备,进口时需按 CIF价(成本+保险+运费) 缴纳增值税。这一环节的税收由海关直接征收,属于强制义务,与餐厅的营业额无关。
二、税务合规与监管
①外资企业的平等纳税义务
泰国法律未针对外资企业设置特殊税收待遇。中国餐厅作为外资主体,需与本地企业一样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可能面临罚款(如未按时申报的罚金为应缴税款的2倍)或经营资质风险。
②税务稽查的强化
部分在泰中国餐厅反映,泰国税务部门对中资企业的税务稽查较为严格,尤其是针对增值税单独列示或未合规申报的情况。例如,若餐厅选择将增值税单独标注在账单上,可能引发顾客质疑,但仍需依法执行。
三、行业竞争与成本
①本地餐厅的同等税负
泰国本地餐厅同样需缴纳增值税,中国餐厅的税负并无额外增加。但由于中餐厅常需进口特色调料或设备,叠加进口增值税后,整体成本可能高于本地同行,进而导致显性税负感更强。
②税收对定价策略的影响
部分中国餐厅选择将增值税含在菜价中(如国内常见做法),但因泰国要求明确区分含税价与不含税价,导致定价策略调整困难,进一步凸显了税收的存在感。
四、例外情况与优化
①小规模经营的豁免
若中国餐厅年营业额未达180万泰铢,可豁免增值税注册。此类餐厅通常为小型家庭式或社区餐馆,但需注意营业额动态监测,避免超限后未及时申报的风险。
②利用BOI政策降低税负
若餐厅通过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认证(例如涉及食品加工技术创新),可能享受 企业所得税减免 或 进口设备关税豁免,间接优化整体税务成本。
02
中企在泰国其他主要税种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CIT)
税率:普通税率为20%,小型企业(注册资本≤500万泰铢且年收入≤3000万泰铢)享受分档优惠:前30万泰铢免税,300,001-300万泰铢按15%征税,超出部分按20%。
申报周期:年中与年度两次申报,会计年度结束后150天内完成。
二、个人所得税(PIT)
外籍员工若在泰居住≥180天/年,需就全球收入纳税;非居民仅就泰国境内收入纳税。
累进税率:0%-35%,年收入≤15万泰铢免税,>60万泰铢部分按35%征税。
三、预扣税(Withholding Tax)
支付给非居民的服务费、特许权使用费等需代扣10%-15%的预扣税。
泰国本地供应商服务费通常代扣3%。
四、关税与消费税
关税:食材进口税率0%-80%,但若餐厅通过BOI(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获批,可免除设备及原材料进口关税。
消费税:酒类、烟草等特殊商品额外征收消费税(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