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与宝钢包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供应链出海

广药集团国际化再提速,旗下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加快开拓东南亚市场,与合作伙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扩大市场合作的协议,发布王老吉WALOVI英文品牌标识,并与上海宝钢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海外供应链的布局。这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在充分把握战略机遇,开创中国企业“携手出海”的新格局。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成员国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6年稳居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今年适逢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15周年,RCEP的深入实施为双边贸易注入强劲动能。依托自贸区3.0版关税减免政策,王老吉等中国企业得以更高效开拓东南亚市场。

01

产品出海与供应链出海的差异

一、战略目标与运营模式

产品出海:销售终端产品为核心,通过跨境电商经销商网络或自建渠道实现市场覆盖。例如,中国家电品牌通过 Lazada 平台将空调产品直接销往马来西亚,利用本地物流服务商完成交付。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品牌输出,企业需聚焦市场需求分析、渠道管理售后服务。

供应链出海:将生产、采购、物流等环节向海外延伸,构建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如新能源汽车企业在马来西亚建厂,从零部件采购到整车组装均实现本地化运营。其核心是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需解决供应链协同、合规管理和本地化人才培养等问题。

二、资源投入与风险类型

产品出海:初期投入集中在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营销活动,风险主要来自市场需求波动、贸易壁垒(如关税)和物流成本。例如,2025 年马来西亚对低价值进口商品加征 10% 低价商品税,可能削弱价格敏感型产品的竞争力。

供应链出海:需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仓储中心和物流网络,资金投入大且周期长。风险包括地缘政治冲突(如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供应链稳定性)、本地政策变动(如外资股权限制)和文化差异导致的管理冲突。例如,马来西亚制造业允许外资 100% 持股,但金融、保险等行业外资持股上限为 70%。

三、市场进入节奏

产品出海:可快速试水市场,通过小批量试销验证需求,适合初创企业或市场不确定性高的领域。例如,跨境电商平台 SHEIN 通过 “小单快反” 模式快速测试东南亚市场,再逐步扩大供应链布局。

供应链出海:需长期战略规划,通常在产品出海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后启动。如海尔在马来西亚市场积累品牌认知后,于 2025 年投资建设智能家电产业园,进一步巩固本地化优势。

02

出海马来西亚6大核心策略

一、政策合规与税务优化

行业准入:制造业外资可 100% 持股,而金融、电信等行业外资持股上限为 70%。企业需根据行业属性选择合作模式,如通过合资公司进入受限领域。

税收优惠:新兴工业地位企业可享受 5 年免税期,高科技企业再投资补贴可达 60%-80%。例如,半导体企业在槟城设立研发中心,可申请 “多媒体超级走廊”(MSC)政策,获得税收豁免和数据跨境便利。

RCEP 关税红利:马来西亚对 90% 以上中国产品关税最终降至零,企业可利用原产地累积规则,整合区域供应链降低成本。例如,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中马 “两国双园” 实现原材料跨境流动,享受关税减免。

二、供应链本地化布局

物流网络建设:依托巴生港(全球第 12 大集装箱港)和丹戎帕拉帕斯港,建立 “区域中心仓 + 本地配送” 模式。例如,SHEIN 在马来西亚布局仓储中心,实现 3-7 天配送,物流成本降低 20%。

供应商协同:与本地中小企业合作,建立弹性供应链。如格力与马来西亚经销商共享库存数据,售后响应效率提升 40%。

数字化赋能:采用 IoT 设备实时监控货物状态,通过 AI 预测区域需求。例如,雷曼光电利用 CRM 系统打通订单数据,实现生产、发货、应收信息同步。

三、市场竞争与渠道策略

电商平台选择:Shopee 以 23 万店铺数占据马来西亚电商市场主导地位,适合价格敏感型产品;Lazada 则聚焦品牌旗舰店,适合中高端商品。企业可通过 “双平台运营” 覆盖不同客群。

差异化竞争:针对本地需求调整产品设计。例如,海尔推出符合伊斯兰文化的 “清真认证” 家电,在马来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15%。

服务体系构建:建立本地化售后团队,缩短响应时间。

四、文化适配与人才管理

商务礼仪:避免身体接触(如男性与穆斯林女性握手需谨慎),尊重宗教禁忌(如周五避免商务会议)。

跨文化团队:雇佣本地员工负责沟通协调,采用 “标准化流程 + 本地化执行” 模式。例如,华为马来西亚分公司推行 “马来人管理 + 华人技术” 的混合团队,决策效率提升 50%。

ESG 实践: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如 7-Eleven 通过 “7-Eleven Community Care” 支持弱势群体,增强消费者信任。

五、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

知识产权保护:提前在马来西亚注册专利商标。如小米在印度通过智能质检系统降低零部件不良率 30%,同时申请 300 余项本地专利。

供应链韧性:建立 “多中心 + 分布式” 供应链网络,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如 Temu 采用 “全托管模式”,将仓储、物流交由平台处理,供应商专注生产。

六、新兴领域与政策红利

绿色经济:马来西亚鼓励可再生能源投资,企业可申请 “绿色技术认证” 享受税收优惠。例如,隆基绿能在柔佛州建设光伏组件厂,获得 5 年免税。

数字经济:政府推动金融科技和区块链技术,企业可参与数字支付、跨境电商等领域。如蚂蚁集团与 Touch’n Go 合作,推出本地化电子钱包解决方案。

区域合作:借力 “一带一路” 项目,参与东海岸铁路、关丹港扩建等基建工程。例如,中国交建通过 “一园一港” 模式,在关丹产业园打造中马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03

中企出海马来西亚相关注意事项

一、法律合规与公司注册

公司类型与股权限制

推荐注册私人有限公司(Sdn Bhd),允许外资100%持股,但特定行业(如教育、旅游、金融等)需本地股东持股不低于50%。

需至少任命一名常驻马来西亚的董事(不要求公民身份)。

最终受益人(UBO)申报

自2020年起,企业需明确并申报最终受益人,未合规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如某新能源企业因未申报被罚50万马币)。

行业准入与审批

部分行业需额外执照(如金融、电信),且外资持股比例受限,需提前与当地发展局或专业机构确认政策。

二、税务规划与优惠政策

税率与减免

公司所得税标准税率24%,中小型企业前60万马币应税收入可享17%优惠税率;个人所得税外籍员工固定税率30%。

高科技等行业可申请长达10年免税期或投资税抵免,需主动申请而非自动适用。

税务合规要求

需缴纳销售及服务税(SST),服务税税率6%,销售税分0%、5%、10%三档。

三、人力资源管理

用工规范

法定工作时间每周48小时,每天最多8小时,加班费需按规定支付(每天不超过2小时)。

需为本地员工缴纳公积金(EPF)、社会保险(SOCSO)及就业保险(EIS)。

EOR用工模式

通过第三方雇主(EOR)管理雇佣、薪酬及税务,降低合规风险,尤其适合未设实体的企业。

假期与福利

尊重多元文化假期(如春节、屠妖节、斋月),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员工享有带薪年假、病假、婚假等。

四、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

环境影响评估(EIA)

工业项目需提交EIA报告,未合规可能导致项目搁置(过去十年约10%项目因此受阻)。

社会责任履行

参与社区发展、环保事业,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与当地社会和谐。

五、文化与法律适应

尊重多元文化

斋月期间调整穆斯林员工工作时间,避免触犯宗教禁忌。

法律体系复杂性

马来西亚法律融合普通法、伊斯兰法及习惯法,建议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应对合规挑战。

六、风险管理与本地化策略

土地与建筑审批

工业用地购买需3-6个月审批,工厂建设需规划许可及环保评估

王老吉在马来西亚的实践表明,供应链出海已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必由之路。这种模式不仅是简单的产能转移,更是对产业链的重构和价值网络的升级。未来,随着 RCEP 的深入实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供应链出海将呈现三大趋势:从成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从单点布局转向网络协同,从商业利益导向转向可持续发展。企业需在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在执行层面强化本地化运营,方能在东南亚市场实现从 “中国制造” 到 “全球价值” 的跨越。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84650

18548929338
联系方式:
18548929338
微信:
18548929338
邮箱:
brt_consulting@163.com
网址:
zllpmyyxxx_/?lz-ow_okgy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服务介绍
为大家提供银行开户、海外公司注册、离岸业务,海外财税政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