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双碳”“ESG”绝对是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
宁德时代、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贵州茅台等名企近期都陆续公布了企业最新ESG报告。国内名企在ESG成绩榜单上打得火热,反观跨境大卖,安克、追觅、大疆等都已纷纷入局气候友好认证(即“绿标”),布局国际市场上的低碳发展。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碳相关国际法规政策持续发布,气候友好认证似乎正从“加分项”演变为“准入门槛”。不过,值得明确的是,气候友好认证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自愿参与的可持续举措。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下,亚马逊推出的这项认证是否真的有用且必要呢?
01、免费流量扶持,亚马逊为何支持绿标产品发展?
气温高是夏2019年,亚马逊提出2040年实现净零碳的排放目标,并致力于通过实施真正的、基于科学的运营变革来减少和消除亚马逊全球业务的碳排放——包括气候友好认证计划、碳信用服务、无碳能源项目、以及实现送货车队电气化等。这其中最牵动中国卖家心弦的,非气候友好认证莫属。
近年来,为推动亚马逊向可持续购物平台转变,平台不断加大对气候友好认证产品的扶持力度。数据显示,获得气候友好认证的商品平均可获得10%-30%的自然流量提升,更享有专属流量入口、搜索排名提升、专区产品展示等绿标专属优势。
当然,这种"绿色溢价"不仅体现在搜索权重倾斜,还反映在消费者决策环节——超60%的欧美消费者愿意为环保认证商品支付5%-20%的溢价。这足以看出低碳属性早已不是营销噱头,而是极具潜力的消费领域。
在亚马逊的竞技场上,带有绿标的卖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与无标卖家拉开差距。根据亚马逊官方数据,从2021年至2024年,超过1亿亚马逊用户从传统产品转向了绿标产品。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为卖家带来了显著的商业机会。数据显示,绿标商品的页面浏览量平均增长了10%,点击率提高了32倍,年销量提升了12%,而在大促期间,这些增长效应更加明显。
面对全球低碳趋势,亚马逊大力支持绿标产品发展,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选择,更是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积极回应。
02、国际碳政策收紧,绿标认证成刚需?
当把视野放到更广阔的领域就会发现——全球碳监管宏观政策体系正在加速成型,不论是平台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2023年10月,全球第一个绿色关税,被称为欧盟“碳关税”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式施行。继此之后,英国也提出“碳关税”征收的要求,在同年12月宣布自2027年起实施英国碳边境调节机制。而美国、澳大利亚也都在考虑引进类似的机制。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和关税不确定性,让越来越多中国卖家正加速开拓欧洲及其他新兴市场。而在欧洲,产品环保、可持续包装与循环经济理念已深度嵌入消费文化与政策法规。
可以预见,当绿色低碳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势必带来一场全球产业布局、市场份额的大洗牌。最直接的影响是,碳税将导致生产成本、物流成本、认证和合规成本提高,最终在价格里体现。对于还在低价内卷的漩涡里挣扎的跨境卖家而言,这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但气候友好认证恰好能够解决这一痛点。一方面,产品的可持续属性对跨境企业布局低碳提出了要求,能够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企业满足碳合规要求;另一方面,跨境企业可以借助气候友好认证进行差异化竞争,当同行还在9.9美元的地板价上厮杀时,绿标产品早已提高了产品溢价。
对于进行了气候友好认证的卖家而言,绿色标签早已从碳合规成本转化为品牌增值的新引擎,成为企业低碳发展的长期资产。
03、产品池不断扩大,中腰部卖家也入局?
毫无疑问,碳中和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新方向,进行气候友好认证是出海品牌融入全球绿色浪潮的关键举措。
包括安克在内,我们所熟知的安克、大疆、倍思、绿联、正浩创新等大卖都在绿舟的助力下,加入气候承诺友好计划,获得了绿标,并在亚马逊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旗下多款产品常年位居亚马逊类目排行榜的前列。
但最初被视为头部品牌专属的认证体系,也正迎来结构性转变。随着亚马逊认证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气候友好认证的种类已扩充至56种,可以涵盖大多数产品,满足不同企业的各类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小卖家涌入。近两年,亚马逊气候友好商品池已扩张466%。
绿舟作为跨境碳合规行业领导者,也在不断优化认证流程,以求缩短跨境企业进行认证的时间及金钱成本。依托行业首家一站式碳合规SaaS平台,绿舟能够为跨境企业提供全链路碳合规服务,在确保数据的合规性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实现效益更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目前,绿舟气候友好认证下证周期已缩短至4到6周。高效的认证体系以及透明的收费标准,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碳合规成本,让更多的中小卖家更加便捷地走上碳合规快车道。
当前,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发展共识,跨境电商也进入了低碳时代,气候友好认证的价值早已不仅仅是流量红利,更是构建品牌资产、规避贸易风险、抢占消费者心智的长效投资。
对于跨境企业而言,与其在红海市场中艰难求生,不如借平台政策和消费新趋势的东风,将气候友好认证转化为真正的产品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