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跨境物流领域接连传来重磅消息。亚马逊位于美国东部的GEU3履约中心宣布将于2025年4月13日至5月11日暂停运营,这无疑将对众多跨境卖家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全球运价在连续十周的下跌后终于呈现反弹态势,以及航运巨头MSC宣布停航,也为跨境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与挑战。
亚马逊仓库停摆
美国时间4月13日至5月11日,亚马逊GEU3履约中心将因设施维护暂停运营。作为美国东部核心物流节点,其关停将引发以下连锁反应:
#爆仓风险激增
01GEU3仓自身:
关仓前将暂停接收新货,已入库商品需在4月13日前完成出库,否则滞留货物或面临长达1个月的冻结期;5月11日恢复后,积压订单集中释放可能导致短期爆仓。
02分流压力:
亚马逊建议将货物转至GEU2、GEU5,但二者当前库容已逼近阈值,分流水可能导致两仓处理时效延长20%-30%。
03MIT2仓告急:
此前爆仓的POC1仓货物或强制转移至MIT2,其日均处理量将暴增40%-60%,若应对不足恐引发全美中东部物流延误。
#卖家紧急应对策略
01调整发货计划:
立即暂停向GEU3预约送仓,已创建货件建议取消或改派至其他仓库;
02实时监控库存:
重点关注GEU2、GEU5、MIT2的IPI分数及库容数据,避免因爆仓导致货物被拒收;
03分散仓储风险:
启用AGL多仓配送功能,或通过第三方海外仓(如福仓)缓冲,优先保障高周转商品供应。
航运巨头MSC宣布:停航!
随着运价持续走低,全球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MSC)宣布取消跨太平洋航线6个航次。
目前,集装箱运价方面,已进一步下跌至202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具体而言,德路理最新一期WCI综合运价指数显示,与上周相比下跌了4%,至每40英尺集装箱2168美元。其中,跨太平洋运价下跌4%,亚欧/地中海运价下跌5%,跨大西洋运价更是下跌了7%。
此次运费下跌的主要原因包括需求减弱和承运商联盟的策略转变,而非预期的运费提前调整。此外,空船数量的明显减少(从3月的109艘减至4月的86艘)也对这一趋势产生了影响。
面对运价持续走低的趋势,全球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MSC)已采取行动。该公司日前发布通知,宣布取消跨太平洋航线6个航次。具体包括:
01
第14周:取消连接远东至加拿大鲁珀特王子港、温哥华及美国西雅图/塔科马的Chinook航线的UK514A航次。
02第17周:取消亚洲至美国西海岸的Pearl航线的GQ517N航次、Orient航线的GO517N航次,以及亚洲至美国东海岸的America航线的GU517W航次、Lone Star航线的GN517E航次。03第18周:取消亚洲至美国东海岸的Empire航线的GE518E航次。
德路理3月28日的数据显示,在东西主要贸易航线(包括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亚洲至北欧以及地中海航线)上,第14周(3月31日至4月6日)至第18周(4月28日至5月4日)期间,原计划执行的713个航次中,已有68个被取消,取消率高达10%。
德鲁里预测机构指出,未来五周内,东西向航线中,跨太平洋东行航线的航班取消率预计将达到最高,为47%;其次是跨大西洋西行航线,取消率为28%;亚洲至北欧及地中海航线也将面临25%的取消率。
同时,德鲁里预测未来五周内船期可靠性将有所下降,尽管预测显示仍有大约90%的船舶将按计划运营。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承运商仍在谨慎地尝试在4月份提高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GRI) 。
海运运价触底反弹
全球海运价格结束10周连跌,3月28日SCFI指数强势反弹4.96%至1356.88点,释放两大信号:
#美线领涨,欧线分化
01美西/美东线:
上海至美西运价飙升至2177美元/FEU(+16.29%),美东线达3194美元/FEU(+11.44%),4月1日起船司计划加价800-1000美元/FEU;
02欧线疲软:
地中海运价逆势下跌5.42%至2076美元/TEU,欧洲线微涨0.92%,船司暂缓涨价至4月中旬。
#长期合约价锁定高位
01美西线标杆价:
马士基、达飞等头部船司与零售巨头签约价涨至1600-1800美元/FEU,同比增幅15%-20%;
02中小客户承压:
超大型BCO(货主)可获1400-1600美元低价,但直客与货代签约价或再涨100-150美元,美东线需额外加价约1000美元。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4月美线涨价落地情况将决定二季度运价中枢,若货量支撑不足,部分船司或回调至500美元区间;而1600美元/FEU或成美西线新成本线,中小卖家需重新测算全年物流预算。
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二季度,跨境卖家将面临近年来最复杂的物流环境。唯有通过前置预案、成本精细化管理与供应链韧性建设,才能在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
百运网建议卖家每周跟踪SCFI指数及亚马逊仓容更新,必要时引入专业物流顾问,为旺季备战预留缓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