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创业”一词听起来风光无限,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打掉门牙活着血往肚子里咽。不少人只能看到成功者风光的一面,很少会关注那些曲折的过程和失败的案例,但往往负债、深陷泥潭无法抽身的创业者才是大多数。
贷款创业、拿出多年积蓄单干亚马逊,他们以身试险、踩过无数坑后是负债累累不敢动弹,普通卖家正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会新手小白那些似懂非懂的道理。
做亚马逊开局即巅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历经跨境圈的多年蹉跎,每一位卖家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如今,亚马逊排名算法再次大变动,又有多少大卖能稳住自己的霸主地位不动摇?
贷款创业亚马逊,卖家2年亏了数百万
创业对于卖家来说,一直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多数人看来,前些年的亚马逊,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相对友好的创业方式,当时遍地掘金的神话吹捧让这一赛道迎来大爆发,巅峰时期日进斗金的卖家比比皆是,大批跟风者纷纷跑到亚马逊上开始捡钱之旅。
但红利潮褪去后,跟风入局者的隐忧也逐渐显现,从采购成本、到头程运费,再到产品推广及基础费用,均需要依仗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为在这一赛道持续性地捞金,一批卖家便通过贷款加入了这场豪赌。
卖家小李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自2019年初开始做亚马逊,最开始上架产品也是稀里糊涂地摸索着,但没曾想一款产品就突然火了起来,不明所以的小李以为自己暴富的机会来了,2020年开始便大肆贷款,将钱一股脑都投入了亚马逊。
但结果很打脸,2年下来,小李的店铺销量大幅下滑,收入也直线下降,最终亏损了大几百万,也踩到了亚马逊的无数大坑。负债累累之下,小李的心情变得无比忐忑,新品不敢乱动,目前的盈利勉强保本但根本无法还债,压力也越来越大。
无独有偶,小赵也是2019年跑到亚马逊上捡钱的卖家之一,不过小赵的一路历程却显得颇为曲折,运营离职后便开始单干亚马逊,入驻后三个月,盈利就达到了将近百万,途中遭遇过恶搞,后又将链接做了起来,随后几个月的盈利不断攀升,也算是赚了将近一年的快钱。但自2020年年底开始,小赵因公司库存堆积过多,资金流转出现问题,便开始了贷款,最终欠下近千万,将自己也卷了进去。
抱着暴富的心态,将全部身家砸进亚马逊,最后却落得个暴富梦幻灭、负债累累的下场,类似的例子并不少。大批的债务难还,想要搏一把偿还债务,但最终却是债务加身,压力山大;抛下前期的付出和盈利,将一切重新归0,离场又颇为不甘,跟风入局卖家的以身试险最终陷入两难的境地。
历经跨境圈的多年蹉跎,多位卖家对入行亚马逊都有了自己的心得:想要做亚马逊,首先需要考虑自己有多少东西去撬动这个杠杆,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和回报期又是多久。亚马逊捡钱的时代早已过去了,那些批发商、年轻小伙上线亚马逊即卖断产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自亚马逊开始提高费用,并且销售同样的产品开始,平台上卖家的业绩就开始呈下滑式坠落。
如今,想要入驻亚马逊靠得不仅仅是资金,更得有极强的运营本领和心理素质。虽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首先你得是那头猪,话虽难听,但句句切合实际。
“跨境电商爆火的前些年,投入5万的成本就可以低成本慢慢运作亚马逊,但现在最低也要10万起步,”一业内同行反馈道,普通人想要存款10万块粗略估计需要2年以上,并且后期很难扛得起这个失败的风险。外行人做亚马逊,实操就是一大难题,再加上如今内卷的大市场+平台推进合规化,卖家的利润被拉低,新品推不上来,没有曝光和转化,卖家“骚操作”一出账号必然被封掉,那一切就相当于前功尽弃了。
2020年的疫情是卖家到亚马逊捡钱的一个重要关口,当时多数卖家看到了口罩的“钱途”,试图借着天时地利的东风扶摇直上改变自己的人生,入局口罩类目。但部分卖家并没有抓住关键的时间点,进场时间过晚导致超千万的货物砸在手里。即便如此,还是有卖家认为亚马逊有利可图,网贷近百万,选择灯具类目入场,但最终又因为认证等问题导致钱货两失,最终背负巨额债务四处流窜。
3个月损失80万的卖家小林,从铺货入门亚马逊,后又转战精品,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亚马逊内卷严重、利润降低很多、广告竞价变高”,他坦言很多产品一个点击就是1美金,但一个产品的利润也就十几二十块,这点钱能禁得住几次点击?上过当、踩过坑,最后小林也是无奈走到了退场亚马逊的环节,转头去做了东南亚市场。
深耕亚马逊多年后,卖家们给出最多的忠告就是“新人千万不要头脑发热做亚马逊了,很多人说一天天赚了多少钱,你觉得真实吗?真得赚到钱会到处宣扬?入坑前还是先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那颗韭菜。”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真正赚钱的卖家都是闷声发大财。
亚马逊钱不好赚了,卖家单干8个月提款为0
不过,如今的跨境电商环境下,亚马逊的钱确实不太好赚。自今年以来,卖家哭诉单量遭遇滑铁卢的频率远高于单量平稳,更不要提暴增了。本对亚马逊秋季大促报以较大期待的卖家,部分以失望而归,而在会员日后,不少卖家吐槽销量和排名一直处于下跌状态↓
8月份的时候说销量会好,9月份说下个月,果然最好的永远在下个月份。
旺季不旺,销量下降也正常。
今天最差,广告也差,销量降了三成。
原本以为只是我的问题。
不要太追求销量,还是先关注下产品的排名有没有掉。
同样的情况并非出现在单个类目,而是多个类目,卖家们普遍反馈今年似乎一直流连在淡季,消费者对支出依旧保持谨慎态度。即便是在大促期间,很多卖家直言并没有去年同期销量的一半高,大促没有带来很好的销售成绩,反而让这段时间的销量变得更糟糕了。不过,卖家的排名并未发生变化,也侧面反映了多数卖家的现状。
单量下滑对卖家最直击的影响便是钱难赚。
抱着在跨境行业大干一场、创出自己一片天地的伟大理想,单干卖家张林已经在亚马逊上征战了8个月,回想3月份注册亚马逊账号,上品、发货,刚开售第2天就卖出一单的雄赳赳,如今的张林已经不知路在何方。
事情的最初源于一则侵权投诉。入驻亚马逊2个星期后,张林就收到了第一封侵权投诉,产品被下架,紧接着第2个月后,另一款产品又是同样踩雷下架。就这样5个月过去了,张林上新了将近30个产品,然每日的销量只有10多单。
彼时,张林也发现,广告费用和亚马逊收取费用的总和已经完全吃掉了销售额,甚至倒负,相当于月月是白干了。张林试图通过缩减广告费用开支来控制每日总的花费,但一个月后的提款直接为0了,张林也傻眼了。
与张林一样,刚学点运营知识就开始在亚马逊上单干的小白卖家并不少,他们抱着一腔热血勇闯亚马逊,但是并没有较深的运营经验和成熟的打法,一系列的激进且盲目的操作很难让他们快速在亚马逊上生存下来,反而会成为给亚马逊送钱的一份子,一旦后期运营不利,背上巨大的债务,极有可能会频频踩坑,成为一些卖家的垫脚石,最后离开亚马逊的牌桌。
“今年的环境下,老卖家的情况本就不明朗,更不要说单干小白了,”这是很多卖家的自身感悟。他们情况好点的是小赚,次点的是保本,再就是单量下滑严重,利不抵支,普遍吐槽“最近推新品的成功率太低了。”如今,很多单干的卖家前期只想着保本养链接,后期赚点小钱过日子;也有一部分单干卖家开始重新开始找工作,将自己的店铺当做保底了。
单干卖家小心翼翼,深耕平台多年的老卖家也开始变得理性。深圳一大卖坦言“老板前几年还给我们放出公司马上就要上市的豪言壮语”,如今已经变成了“大环境不好,公司还能撑下去就不错了”。原本热衷于店铺扩张的卖家如今也在收缩战线,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现有资源、转战精品以及稳定资金流等方面。
以往,随处在浏览器、视频平台搜索“跨境电商赚钱吗”相关的内容,都能看到很多“宝妈在家也能日进斗金”、“亚马逊小白月入千万”、“亚马逊上架即出单””等具有爆炸性标题的文章和视频,但如今这样的情况也有所减少了。
很多人看待亚马逊的眼光逐渐回到正轨,也不会将大笔的钱随意扔进跨境电商里。可以说,当前的市场环境也将亚马逊卖家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本就兢兢业业在亚马逊打拼多年的卖家,在平台和环境的影响下,不断蜕变和成长;另一类则是被所谓日赚斗金等劲爆消息吸引进来的局外人,在平台一轮一轮的大洗牌下,被剔除了。
其实在亚马逊上挣钱越来越难,不仅仅是上述原因,平台的分食也有很大的因素。以往多年,跨境电商赛道是亚马逊一家独大,而随着Temu、Shein等平台的强势崛起以及美国当地平台的垂直扩张,也开始蚕食亚马逊的流量,新手小白尝试其他平台,老卖家也开始多平台布局。
今年,亚马逊为吸引更多的卖家,在今年的招商公告中也提出了更多的扶持内容,诸如多站点销售额返还、亚马逊优惠福利以及新品限时享10%销售额返还、免费仓储等一系列的优惠措施,相比往年的力度都要大。但就一些卖家的反馈来看,这些优惠措施并未吸引到过多的卖家,以往叽叽喳喳的跨境群似乎都对亚马逊的招商不感冒了。
不过,上述情况也只是亚马逊卖家的冰山一角。如今的亚马逊,为提升自己的话语权,也在频频做出各项变动。
又有大变动,亚马逊开始看中GMV?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自今年以来亚马逊一直在对包括前台页面、Review、五点描述、广告位等板块进行改动。而近日,亚马逊再次推出了一项更新。
浏览BS排名榜单时,我们可以在链接主图的右下方看到一个视频播放按钮,只需要点击一下按钮,就可以立即观看视频。想象一下,如果在用户点击链接前就吸引到了他们,他们主动点击链接的可能性会更大,以此也增加了该产品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这一点和淘宝的功能很相似,若亚马逊学习淘宝将此功能应用到搜索结果页面,用户在不需要点击链接的情况下,便可以直接在搜索结果页观看视频,更直接快速地了解产品。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卖家需要布局好视频内容,填满链接下方的相关视频展示位,以防竞争对手抢占展示位并分走流量。
很多卖家直呼亚马逊越来越淘宝化,殊不知其排名算法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亚马逊现在越来越看中销售额了,同样的销量,高客单价的产品所产生的GMV值更多,”有卖家分析道。亚马逊将流量和权重赋予高单价的产品,以此产生更多的销售额。例如,一款产品你卖10块,别人卖30块,你是BSR,但是在同样订单的情况下,别人抢到了BSR,你就需要三倍的订单才能重新拿回BSR,即便你的大类排名在别人前面,但是小类排名也不会给你更新,因为你订单够了,但是销售额还没达到。
就数据来看,以往订单足够多或者遥遥领先的话,BSR基本上能维持2-3天,但如今卖家需要达到订单和销售额一起遥遥领先,亚马逊才会给予稳定的坑位。也就意味着卖家想要在大促期间抢到比较好的坑位、获得比较好的流量和订单,前提就要满足客单价高,至少高于类目里面的其他卖家,且最好在活动前期就拿到比较好的坑位。
另一方面,亚马逊的流量排名也发生了变化,变为了LD(Lightning Deal)>7DD(7 Day Deals)>DOTD(Deal of the Day)。众所周知,亚马逊贯彻活动时间越短,给予的流量支持越多,卖家的订单增长则会更加明显的原则。在2023年以前,亚马逊给予的流量入口较多,DOTD也很容易爆单。但如今,亚马逊去掉了DOTD流量入口,不再默认排在所有活动前面。
卖家则需要自己抢到更多的订单和流量,让产品活动在24小时内获得更好的位置,比如活动页面前三,亚马逊才会重视,进而去释放他的流量。
以前的划线价,可能很多卖家并未注重过,认为只是一个表象,只知道没有划线价活动会报错,可能活动价格也会拉低。但现在不行,划线价是在活动期间,用户可以看到折扣力度很大的一个标志,尤其是通过站外宣传的话,划线价和活动价之间的巨大折扣力度也是很吸引人的,所以卖家没事最好还是不要乱动价格。
亚马逊频频变动之下,被认为是要牢牢守护住自己的GMV不被抢食。但亚马逊每一次的变动似乎都在加剧卖家之间的竞争,裹挟着卖家向前走。
一直以来,亚马逊都是将超过80%的流量给到头部大卖,剩下的稀汤寡水给到剩下的一些中小卖家,这也导致一些新进入市场和中部的卖家难以起量,甚至生存艰难。对此,多数卖家会首选通过前期的低价去冲销量和关键词的自然排名,但这种做法只会让多数卖家陷入低价的无限循环,一直变相做慈善,卖家的销量也只会一年不如一年,盈利一点点不见。
有卖家坦言“如果想比价,大可以直接上Temu,又何必在亚马逊行大乱斗。”最好的办法还是做好选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考虑如何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亚马逊的每一次变动,都是在逼迫着卖家向前走,唯有不断创新和挖掘,才能在亚马逊上生存下去。
在变与不变间,亚马逊老牌大卖又否稳住自己的霸主地位?